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干警讲述

调解百家事要一碗水端平

2013-10-23 10:30:0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出招人:安徽省当涂县公安局太白派出所民警朱永保

李 非

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有这样一位“调解大王”,只要哪家发生矛盾或村民之间发生纠纷,大家都乐意请他来调解。不管什么矛盾和纠纷,只要经他调解,往往可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神奇效果。他就是当涂县公安局太白派出所民警朱永保。据统计,朱永保从事调解工作4年多来,累计调解各种矛盾纠纷800余起,成功率达98%。

10月10日下午,笔者来到太白派出所采访朱永保。等了好长时间,他才处警回来,一见面就表示歉意:“不好意思,刚刚调解了两起纠纷,让你们久等了。”笔者问:“都调处成功了吗?”朱永保很肯定地说:“成功了,两起纠纷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见了!”

处理问题时要一碗水端平

“老百姓为什么相信我的调解,就是因为公平公正。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要一碗水端平。”朱永保说。

朱永保讲了10月刚发生的一件事:鑫龙村一位70多岁的沈老太因为在其名下的土地要征迁,老太的几个子女因补偿款的分配问题闹起了矛盾。原来,沈老太表示要将钱都给女儿:“我平时和女儿过,生病也是女儿服侍,以后死了也是女儿送终,所以,这钱只给女儿!”沈老太的两个儿子和媳妇不干了,他们认为老人虽然和女儿过,但他们也负担老人的生活费,现在老人却要将财产全部给女儿,他们认为老人太偏心了。双方矛盾一再升级,由起初的争吵发展到后来的打架。

朱永保一连跑了五六趟去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他认为沈老太将财产全部给女儿的做法确实欠妥,于是先做沈老太女儿的工作,让她换位思考。当女儿的工作做通后,朱永保又去做沈老太的工作,最后签下协议,矛盾就此圆满化解。

给矛盾双方算算打架成本

“村民之间有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头脑一发热就要打架。这时候,我就给他们算算打架成本,一来看看是否划得来,二来问他们是否能解决得了问题。”

太白村有一对吉姓兄弟。1999年,哥哥因翻建住房,向弟弟借了5万元。后来弟弟家孩子大了,也要建新房,便催哥哥还钱。哥哥家因为没有多余的钱,于是一再拖延,兄弟俩为此争吵不休。2012年4月20日,两家人又发生激烈争吵,还动起了拳脚。朱永保赶到现场后,兄弟双方都强烈要求民警将对方“绳之以法”。为防止事态扩大,朱永保先稳住两家人的情绪,然后请来村干部,请他们共同做思想工作,但效果甚微。朱永保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兄弟俩请到调解室,推心置腹地谈心交流,找出矛盾点,因势利导,扳着指头为他们算了一笔打架的成本账……在朱永保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两家人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相互认了错,同意进行调解。朱永保随即又请来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一同劝解,债务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