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招人: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雾渡河派出所副所长龚昌喜
“老龚真是热心肠,不仅帮我们调解纠纷,还专门开车送我回家。”10月14日,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夷陵分局雾渡河派出所副所长龚昌喜到该镇观音堂村调解田界纠纷,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后,龚昌喜开车将王宗源送回了家,这让73岁的王老汉感动不已。
龚昌喜今年51岁。2003年4月,他从夷陵分局巡警大队来到雾渡河派出所,成为一名基层民警。龚昌喜用脚丈量着雾渡河镇的每一寸土地,用土办法化解着老百姓的怨和气,在化解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大舞台上,从处理一件件小事做起,摸索出了换位思考法、群众语言法、诚信耐烦法等调解方法,逐步成为调处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10年间,他跑遍了各个山头村落,处置突发事件数十起,化解纠纷2000余起。
用点儿土办法,老百姓才更容易接受你
雾渡河镇殷家沟有两户农家积怨10多年。2007年的一天,两户人家发生斗殴,龚昌喜赶到现场时,两户人家火气仍未消,针对伤势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位老汉称自己被对方打伤,“茶杯粗的杉木棒都被打断了”。龚昌喜二话没说,顺手抄起旁边的一根杉木棒,狠狠砸向自己的小腿,然后卷起裤腿,指着红肿的小腿说:“有没有这么重?棒子断了没有?动手打人肯定不对,但既然要协调纠纷,双方就要说实话。”龚昌喜的举动让双方顿时安静下来,两家很快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做事“耐得烦”,别人才会感觉到诚意
“并不是所有的‘土办法’都管用,有时候光有方法是不够的,还要‘耐得烦’。”龚昌喜说。
2008年,龚家河村一组村民崔某与钟某因土地纠纷发生矛盾,村组多次调解均未收效,最终双方因矛盾激化动了手,崔某致钟某轻伤,被法院判刑,双方积怨达到了顶峰。龚昌喜连续一周与村干部反复前往该组走访村民,核实地界,并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连续几天往返于崔、钟两家,不喝两家一口水,不吃两家一口饭,双方在龚昌喜一次又一次的调解中,心结逐步解开。
凡事敢担当,舍得“小我”成全“大我”
雾渡河镇西北口库区历来是矛盾纠纷多、上访量最大的区域。2011年8月的一天,80多人带着棍棒找西北口电厂讨说法,扬言不解决问题就不允许发电。政府组建专门班子赶赴电厂处理。龚昌喜作为调解班子中的一员,一赶到现场就用身体挡住人群,大声喝道:“有我在,谁都不许乱来,除非从我身上踩过去!”一句话,让激动的人群平静下来。龚昌喜和专班人员抓住时机,耐心对群众进行劝解,经过长达几个小时的协调,群众陆续散开。
今年7月的一天,一辆满载20吨干稻草的货车驶过雾渡河镇观音堂村2组村治保调解主任贾志家门前时,草堆突然冒烟起火,司机等人立即跳下车求救。龚昌喜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此时火越烧越猛,开始朝货车油箱蔓延,龚昌喜提起水桶就往货车跑。此时,从远处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有人拉住龚昌喜,让他等待消防队员。龚昌喜说:“我先处置一下,等消防车来了我再撤。”就这样,龚昌喜硬是将火势控制住,消防车赶到时,他因中暑并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晕倒在火场。(记者 王 昕 通讯员 傅武第 陈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