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外向型经济发达,但在国际贸易持续繁荣的同时,涉外民商事纠纷也逐年增多。记者近日从义乌警方了解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涉及外贸翻译人员的案件占30%以上。目前,义乌警方正在筹备建立外贸翻译 “黑名单”制度,如发现翻译有索要回扣等行为,将会同有关部门取消其执业资格。
翻译索要回扣成“潜规则”
邓朝(化名)是湖南汩罗人,在义乌开了一家外贸翻译公司,公司有100多名翻译。2009年3月,李雪君(化名)应聘到该公司上班,担任阿拉伯语翻译,月工资3000余元,负责陪公司客户到市场采购货物、跟单、组货出柜。
2010年2月,李雪君陪同客商到一电器商行订货后,商行老板主动给他打电话约喝茶,并要了银行卡号,给他卡里汇了6194元。2011年4月,李雪君陪客商采购一批价值60余万元的箱包,事后他向卖箱包的黄老板要求借款1万元。黄老板清楚,这是李雪君在向他要回扣,他如数将这笔钱打到李雪君的账户。
“工作不久,我就发现其他业务员陪同客商采购完商品,当供应商收到货款后,都会按2%的比例提成给翻译。大多数外商不懂中文,商户也不懂外语,很好下手,我慢慢适应了这个潜规则。”两年间,李雪君共收受55笔回扣共计近3.7万元。
2011年9月初,邓朝频频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打来的投诉电话:“我们的利润本来就低,可你们的翻译几乎个个都要回扣,生意还怎么做?”邓朝立即调查,发现4名阿拉伯语翻译有向市场商户索要回扣的嫌疑,便报了案。去年,这几人均因吃回扣被依法逮捕,其中李雪君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擅自提高商品价格赚取差价
近年来,外商来义乌采购商品日益频繁。然而,外贸翻译市场鱼龙混杂,一些翻译屡屡背着公司向供货商索要回扣,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了解,大部分外商不懂汉语,对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品商位结构布局不熟悉。在此情况下,外贸翻译就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对外商的购物渠道具有间接导向作用,外商想采购某种货物时,常常得求助外贸翻译才能找到相关经营户所在的地点。翻译人员趁机索取回扣、收受贿赂的现象也逐渐成为一项“潜规则”。
“他们有的是明着要,有的是在外商下单后,再回头要回扣,少一点的2到3个点,多的8到10个点。”提起外贸翻译,一些经营户十分无奈。“现在外贸生意竞争激烈,你不给回扣,别人愿意给,不给就没生意,只能自己少赚点。”
除了拿回扣之外,外贸翻译赚钱的门路还有一条,就是擅自提高商品价格。很多外商会让翻译全权办理采购事宜,有些翻译就会搞个“阴阳单”,给经营户的单子上写着所订货物是每件10元,给外商那张就变成11元,多出来的1元就进了翻译的口袋。而经营户会把这部分支出加到货款里面,导致部分商品的供货价格被人为抬高,使外销商品的出口竞争力直接受到削弱。
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金志茂介绍说,目前,一些外贸翻译公司对这种“潜规则”已麻木,还有一些公司怕惹上麻烦,抱着“看客”的心态,对员工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贸翻译索要回扣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带来恶性竞争隐患,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
多部门联动加强整治
为切实加强市场采购中介管理,规范外贸市场秩序,营造诚信、有序、和谐的经营环境,义乌市政府决定从10月中旬开始,对全市外贸翻译等市场采购中介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从严打击非法索取、收受商业回扣等违法犯罪行为。10月18日下午,义乌市召开了外贸翻译等市场采购中介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动员会,多部门联手对这一 “潜规则”进行重拳整治。
在整治期间,义乌将集中开展外贸翻译等市场采购中介人员申报备案登记工作。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设立外贸翻译等市场采购中介人员备案登记窗口,由工商局、外侨办共同派人员进驻。在外贸公司、翻译公司就业的,由公司统一组织申报;个体从事翻译中介服务的,由个人主动申报。经过外语资格审查、人员审查等筛选程序后,对外贸翻译从业人员进行备案,登记个人信息,并发放备案证。
此外,经营户、客商可以对外贸翻译等市场采购中介及人员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举报,96150、110为举报受理主要平台,举报查实的可获得奖励。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将主动出击,联动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对举报的案件,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并予以曝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商业贿赂行为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记者 陈正明 通讯员 王旭航)
·浙江义乌首次对污染环境行为追刑责
·浙江义乌公安局:网上办理二代证800余人次
·浙江义乌:“三项机制”助推立案监督成效显著
·浙江义乌:让“老外”参与社区管理
·浙江义乌:查办一起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案
·浙江义乌警方建立57个智能卡口监控点
·浙江义乌警方建立57个智能卡口监控点
·浙江义乌检察院:为“两新”组织送去“及时雨”
·浙江义乌发布儿童暑期安全提示
·浙江义乌试点推行二手出租房管理办法
·浙江义乌检察院以法律监督促公正执法
·浙江义乌:“飙车族”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