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父亲走了

2013-10-23 16:56: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肖立国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一个人是无法感受和体味失去亲人的那种伤痛的。父亲过世后,我一直处在愧疚和悔恨中。

父亲这一生的确不容易。他三岁时爷爷去世,祖母拉扯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祖母活着的时候,常常跟我念叨说,父亲辍学后,村学堂里的先生连番去家里做她的工作,不该让父亲放弃学业。“家里实在太穷上不起学,要是在现在父亲早就考上大学了。”祖母不无遗憾地叹息。父亲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挑河挖沟什么苦力活儿都干过。

七十年代末,父亲在村办企业里做起了业务员。记忆中,父亲经常出远门,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沈阳。他为村办企业联系了一笔笔业务,工作业绩是非常可观的。父亲对我相当呵护和疼爱,每次出门回来总会带回一些文具和乡下孩子从未见过的好吃的食品。一次,村支书安排父亲去县城办事。当时我还小,出门坐车不用买票,父亲就带上我。等办完事已到晌午,父亲在路旁的包子铺里买了两个肉包子让我解馋,而他从提包里摸出个玉米饼子,向店老板要了碗白开水,吃起了泡饼子。看着我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开心地笑着。

从县城办完事回来,村支书在路口等候父亲多时了。见父亲还带着孩子,他满嘴酒气地冲上来问父亲,“你不请假,不打招呼,干什么去了?”父亲说,“是你让我去县城联系买材料的,已经联系好了,明天就可以去拉货。”我一直认为,当年村支书的确是胡搅蛮缠,没事找事。他骂骂咧咧地把父亲追到家里,非要打父亲,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吓得哇哇大哭。村支书抄起一只扁担正要砸向父亲,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朝他冲去,父亲眼疾手快,用他的臂膀为我挡住了飞来的扁担。这一下,激怒了父亲。父亲和他扭打了起来,当时父亲毕竟年轻,村支书并没有占便宜。

村支书吃了哑巴亏,怎会善罢甘休。家族里的长辈要父亲去给村支书赔礼道歉,父亲说什么也不肯。长大后,我才知道当年我给父亲惹了祸,村支书是嫌他带孩子去县城,有假公济私的意味。

当兵离家后,我和父亲的交流多停留在书信中。父亲写着一笔漂亮的字,尽管他只读过小学四年级。每次来信,他总是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干,家里一切都好、勿念的话。1993年春天,我下连队后被分到京郊通县的部队农场当“庄稼兵”。父亲收到我的信后,就和母亲坐火车倒汽车赶到通县马驹桥镇找到部队所在农场看我。当我从稻田里像一个泥人似的出现在父亲和母亲面前时,母亲看我又黑又瘦的样子,心疼地落了泪。父亲扯扯母亲,“当着孩子别这样,你瞧咱儿比原先有力气了,壮实了,高兴还来不及呢,抹啥眼泪啊?”我喜欢写稿,最后走出农场,这是令父亲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我经常把刊登有自己文章的报纸寄给父亲,父亲就会戴上镜子,一字一句地念给母亲听。我的第一张立功证书送到父亲手里的时候,他端详了好半天,说儿子给他争光了。也的确,他的两个儿子都是通过当兵跳出了“农门”。我从部队转业那年,弟弟在部队考取了军校。父亲得知后,高兴得一夜没睡觉。那年底,父亲作为全镇唯一的军属代表在欢送新兵入伍仪式上发言。他在来信里说,没想到自己一个“土老帽”还上了电视,成为“新闻人物”。我知道,父亲一直为他的两个兵儿子而引以为豪。

家里安装了空调,夏天父亲却舍不得开一次,只有我们回去时才开。冬天尽管买了煤,十冬腊月依旧烧柴禾取暖。我们春节回老家的时候,父亲会提前一天把土暖气的炉子生得旺旺的,让屋子始终暖烘烘的。一进腊月,父亲就开始置办过年的各种年货。我每年都是在大年二十九或年三十回家,问父亲家里还缺什么,父亲总是高兴地说,过年的物品都准备好了,只盼着你们早点回来。

这些年来,对于父亲,作为长子的我亏欠得太多。在城里安家后,我没有主动让父亲来住过一次,总觉得他像个老小伙儿,身体棒棒的,离不开他那一亩三分地。父亲去世后,母亲说,父亲曾说过自己要是走在母亲前面,母亲跟着哪个儿女生活都行,而他自己却觉得不方便。

父亲啊,您放心地走吧,您的心思,儿子懂得。我会撑起这个家的,我会照顾好娘的。儿子永远不会辜负您!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