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名气大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的基层司法所的“名气”越来越大。过去人们有纷争只想到找110、上法院,如今“有纠纷找司法所”正逐步成为居民群众的共识
调解成功率高
几年来,全市司法所年均指导和参与调处的民间矛盾纠纷数都在7000件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98%。大量疑难重大的社会矛盾纠纷在司法所介入下得到妥善解决,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3月份,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马巷司法所等8个司法所获得省首批规范化司法所,厦门市司法局2012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集体。
基层司法所“一肩挑多职”,承担着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基层法律服务等多项职能。长期以来,厦门市37家司法所以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为主要抓手,在市、区两级司法局持续强力推进下,以“上心、贴心、细心、真心”为服务准则,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建设,强化组织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司法所。司法所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独特作用逐步凸显,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逐步提高。
做服务入微的有心人
做好基层司法所工作,就要做服务群众的有心人。多年来,为了一方平安,服务好群众,厦门市基层司法所的广大干警“下沉基层”,默默为群众付出了辛苦而恒久的努力。
思明区鼓浪屿司法所,地处厦门最著名的风景区。2012年, 鼓浪屿游客达1136万人次,日均接待3万人次左右。结合景区特点,鼓浪屿司法所针对旅游纠纷中,游客人生地不熟,遇到纠纷求助无门的问题,主动把服务做到细致入微。比如,司法所在游客必经的轮渡码头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景区调委会的地址、电话,告诉游客遇到纠纷要找谁、怎么找;在主要商业街入口处张贴景区调委会宣传海报,让游客一看便知;结合岛上旅游文化特点,免费向游客赠送介绍景区调委会的手绘旅游地图,让游客一上岛就吃个定心丸,知道万一遇到烦心事,有景区调委会可以帮助他们定争止纷。
在高殿社区,常住人口仅1万余人,而外来务工人员却高达15万余人。为了更好地服务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提升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湖里区殿前司法所在高殿社区设置了厦门市进城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高殿)基地。这是我市第一家设在社区的普法宣传阵地,基地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作息时间,制定了宣传基地八小时以外的延长开放方案,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制视频播放、政策法规查询等方式,向进城务工人员宣传与他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
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不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把基层司法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不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怎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纠纷调解是司法所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司法所是处在最基层的,但同时也是离老百姓最近的。
在老百姓眼里,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既是法律专家、调解能手,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2010年11月24日上午9时左右,杏前路某公司职工黄某与李某3岁的儿子从厂区4楼宿舍坠亡。死者家属认为,公司厂区综合楼安全措施没有做好,窗户没有设安全护拦,不然孩子不至于从窗户爬出,坠落死亡,遂要求厂方支付一次性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和精神损失费共计32万元。厂方则表示厂区综合楼符合建筑标准,是黄某夫妇没有尽到其监护职责,让孩子一人单独在宿舍睡觉,又不把窗户关紧,才导致孩子坠楼死亡,与厂方无关,出于人道主义,只愿意对其补偿3万元到5万元。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针对两方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及调解意愿,集美区杏滨司法所结合案件事实及相关法律依据,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背靠背”调解。首先,司法所调解人员与黄某夫妇深入细致地交谈,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养一个孩子不容易,何况是孩子都三岁了,说没就没了,哪里有不心疼的。但是也要看到,孩子一个人单独在房间睡觉,窗户又没有关紧,家长确实没有监护好孩子,不能完全将责任推给厂方。这个说法得到了黄某夫妇的认可。而后,司法所又与厂方负责人叶某进行了法理探讨与死亡赔偿测算,促其认同和谐处置意愿,并使其认识到工厂要搞好生产,获得更大的赢利,和谐的厂风是必不可少的,再说孩子是从工厂4楼坠落身亡的,厂方也不是一点责任也没有,如果通过诉讼途径,程序上很麻烦,耗时耗力。叶某通过与所长的长谈,感觉到司法所是真正为其着想,遂要求司法所帮其调解处理,并相信司法所会公正公平处理好。经司法所多次努力工作,双方终于自愿达成调解协议,黄某与李某夫妇最终得到12万元赔偿金。
做打开“心锁”的细心人
“调解就是个替人打开‘心锁’的活,案子积越久,越复杂,就表示这个锁锈迹斑斑,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大的耐心和细心,为当事人找到一把打开锁的钥匙,打开心锁,除锈去渍。”在同安区新民司法所调解队伍定期培训课上,一位老基层调解员深有感触地告诉“调解新兵”。
细节决定成败。在很多基层司法所经验老到的调解员眼中,在调解过程中还要非常注意一些小细节,比如自己的态度、立场和言语,该厉声制止就要提高声调,该及时表明自身的态度就要在调解第一时间说明是来帮助解决问题的;该灵活变通的就要灵活变通,通过谈话和观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3年8月28日下午,10多个贵州籍的务工人员涌向翔安区内厝司法所,请求司法所要为他们“做主”。面对突如其来的一起责任关系盘根错节的死亡赔偿纠纷,翔安区司法局内厝司法所更是充分发挥独特的“细心、细致”,游走在各方当事人中间,引导各方当事人用诉讼途径解决纠纷,避免一场不必要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原来,在工人来“告状”的5天前,内厝镇某建材公司搅拌生产基地发生一起施工意外死亡事故。死者涂某在切割废弃搅拌机时,因搅拌机突然发生转动,不慎掉进搅拌机和铁片的夹缝间导致意外死亡。涂某是家中主要劳力,他死后,妻子和三个孩子经济无法维持。事发后,公司也没人给说法。
司法所对事情经过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这是一起复杂的承包关系,牵扯到多方责任人,这类纠纷最不容易调解,往往“顺了姑心失嫂意”。在十来天的调解中,司法所工作人员抱着极大耐心,多番劝说,好不容易达成调解协议,结果,在关键时刻,死者家属却在签字时反悔。在工作进入困局时,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了死者家属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担忧及对司法的不信任情绪,之后便针对问题进行化解,并告知如果一拖再拖,对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境无益。最后,在司法所的努力协调下,涂某的妻子王某终于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之后王某还给内厝司法所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人民调解化纠纷 法律援助解民忧”。
做创新服务的真心人
“群众发生一些琐事矛盾不可避免,如果自己多花心思调解,矛盾就有可能消除,但如果自己不做工作,就有可能将来酿成更大的矛盾。”翔安区新圩司法所工作人员说到,在对待人民群众来访时,总要带着三颗“真心”:真心对待、真心关心、真心解决。
李某原是厦门某公司一名驾驶人员,多次被单位评为标兵。2009年9月的一天晚上,李某因连夜加班,导致疲劳驾驶追尾发生车祸,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飞来横祸不仅让李某一贫如洗的家中雪上加霜,更让他心灵背负上了对事故中受伤人员沉重的愧疚。从此,李某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拒绝与所有人的交往,精神恍惚,记忆力急剧下降。为了给李某“对症下药”,筼筜司法所多次与李某原单位联系,做了很多思想工作,终于再回原单位协助交通运输人员维持火车站出租车运输秩序,解决了李某最关心的生计问题。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面,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和李某真诚交流,用理解、宽容的真心换取信任,使李某消除顾虑,开始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
“在这里,我有亲人般的关怀可以享受;在这里,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洗涤我内心的罪恶感!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我的‘真’,不仅从生活上热诚关心我,而且教会了我很多,感谢司法所真心待我,不放弃我。”思明区筼筜街道社区矫正人员李某如是说。
听到这一声发自肺腑的真挚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总是感觉特别欣慰……
不定期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服刑人员家中进行走访、谈话,使他们时刻警钟长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到和谐社会的大家庭中。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广泛利用基层司法所力量,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工作原则,不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规范监督管理,强化日常管理,真心对待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为确保厦门市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福建厦门市第五届“十佳民警”评选结果揭晓
·福建行政机关败诉率逐年走低
·福建邵武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福建晋江一名贩毒嫌疑人携冰毒自首
·福建闽侯破获新型虚假信息诈骗案
·福建行政机关败诉率逐年走低
·福建行政机关败诉率逐年走低
·福建高院30条措施解“四难”
·福建高院30条措施解“四难”
·福建:以公开听证示证息诉息访
·福建厦门思明禁毒大队连夜破获3起贩毒案件
·福建评选侦查监督业务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