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组织召开影视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 |
![]() |
马德培公司给义乌法院赠送牌匾。 |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法院司法功能,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地位,浙江省金华市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着眼大局,结合辖区特色产业经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进一步优化司法环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义乌:涉外审判精品战略助推综合改革试点
当前,浙江省义乌市正深入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新型贸易体制机制。作为开放型经济服务环境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涉外审判工作水平至关重要。自2005年6月,义乌市人民法院成为全国首家具有涉外民商事管辖权的基层法院以来,该院牢固树立“涉外案件无小事”的理念,结合案件纠纷特点,实施精品战略,用好用足涉外管辖权,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审判规律,努力使涉外审判成为法院服务大局的一项品牌工作。
精品案例展示公正公信
高露洁—棕榄公司诉义乌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案,针对被控标识历经商标注册证公告无效程序、驳回复查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最终,义乌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被告使用的标识侵犯了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并赔偿损失40万元。
今年6月,该案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简称品保委)评为2012-201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认为:“该案的影响覆盖南美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被告生产的‘Collage’牙膏在这些国家因高露洁—棕榄公司在中国法院的胜诉而作出了临时进口禁令。该案从理论价值角度明确了错发的商标注册证不能作为权利依据,其权利应视为自始不存在,这对于解决类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该案是义乌法院实施精品战略,展示公正公信的一个缩影。“涉外裁判文书都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每一份裁判文书都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审判的国际形象,裁判文书的瑕疵或者程序的不规范,更容易引起当事人,特别是外方当事人对中国司法不公、司法保护的怀疑和猜忌,甚至酿成外交事件。”义乌市人民法院代院长钱建军说。
为此,义乌法院本着平等保护的宗旨,实施精品战略,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职能划分、合议庭分工、案件流程等方面着手,规范审判管理运行机制;从庭长例会制度、疑难案件圆桌讨论制度、大案要案风险评估制度着手,确保关联案件做到同案同判,疑难复杂敏感案件得到妥善解决;从案件分析评查制度、档案归档交叉检查制度、台账登记制度着手,做到查漏补缺、总结审判经验,提高审判质效。通过系列的资源整合、优化和规范化建设,构建了一套运行科学、高效权威的涉外案件审判体系和工作机制。从授权管辖截至目前审结的870件案件中,二审发改瑕疵率仅为0.3%。
改革创新演绎“敲糖帮”精神
在一起浙江某服饰公司起诉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中,4名被告是俄罗斯人,原、被告双方先后聘请了8名翻译。原、被告双方及法院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翻译问题涉及到案件审理的及时性、可靠性,义乌涉外民商事案件涉及美国、英国、俄罗斯等5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地区广、散,且区别于涉案当事人以外资企业居多的杭州、宁波等地,义乌的涉案当事人以自然人居多,语言问题容易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虽然2008年9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翻译协会共建法律翻译人才库,翻译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该翻译人才库人员少,费用高,距离义乌路途遥远,不能满足诉讼需求。为此,该院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记载了各国语言翻译人员的联系方式,特别是一些小语种的翻译人员也能在这张表格中找到,而这张表格的制作,花费了法官的巨大心血,是多年积累以及外事办、翻译公司、高校老师的通力合作下形成的,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目前为止,没有一起案件因为翻译问题而影响审判工作。
义乌涉外案件数量大,新类型多、新困难多,翻译难、边控难、执行难、舆论信息沟通不畅、外籍当事人主体不明等常见老难题也一直存在。面对这些老问题、新情况,义乌法院涉外审判法官发扬“敲糖帮”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方面,在三合一、部分专利案件试点审判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争取试点扩权,另一方面勤练内功,在送达、边控、公证认证、翻译等方面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审理期限,提高审判效率,审结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29天。
敏而好学凸显精英文化
“刚接触涉外案件时,感觉无从着手。”已经成为涉外案件办案骨干的孙法官坦言,“涉外案件在送达、证据的认定、边控、执行等方面都和普通的民商事案件存在区别,有关的法律规范尤其细碎、繁杂,而且审判人员代表着国家形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对司法、对法官的认识不一样,案件审理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司法礼仪,要保持敏感性,甚至调解地点的选择都慎重考虑。因此,我们一直都是在学习中办案,在办案中总结。”
在负责涉外案件审理工作的知识产权庭,每名法官的办公室内都有一个自购书柜,里面摆满了专业书籍,这是该庭的一大特色。
义乌法院涉外案件受理数、结案数,均位列全省基层法院前列,在案多人少的矛盾下,要将每件案件都办成精品案,涉外法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审判经验,而且还需懂经贸、外语、电子商务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专业型的精英法官。
为此,义乌法院对涉外审判队伍高起点、高配置,知识产权庭现有正式干警6名,全部拥有法学或法律硕士学位,2人具有工科知识背景。此外,鼓励干警参加业务培训,每年两次全庭干警参加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培训,每周五下午全庭干警组织学习,提升法官的法律识别、法律适用能力。鼓励干警扩大知识面,该院4人曾赴欧美参加WTO知识培训,5人参加BFT考试,目前有3人已经通过该考试。鼓励青年干警进行理论调研,该院撰写的《关于涉外商事审判与外贸纠纷对策的调研报告》,从提高风险意识、规范合同、诚信经营角度,从加强涉外管理服务机制建设、提高引导服务市场能力、加大外贸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得到市场经营户和政府部门的认可。
东阳:司法提升
“中国好莱坞”美誉度
东阳,一座享誉全国的“影视名城”。2012年,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浙江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至今已吸引华谊兄弟、唐人电影等500余家影视文化知名企业入驻,享有“中国好莱坞”之美誉。东阳市人民法院不断延伸司法职能,通过帮扶指导、妥善化解纠纷,加强与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影视学校的良性互动,为推进“影视名城”战略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全力提升“中国好莱坞”品牌美誉度。
“东阳法院经常性开展送法进企活动,积极回应影视文化企业在风险防范、纠纷化解、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司法需求,我们十分受益。”横店“四共”工作委员会主席徐文荣频频称道。
面对蒸蒸日上的影视行业,东阳法院积极发挥司法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将作为东阳特色产业的影视行业作为重点走访对象,院长鲍大兵多次上门走访影视企业,相关业务庭则通过走访沟通、上课培训、发放案例资料、提供司法咨询、确立定点联系企业等形式,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扶。与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联动,探索影视文化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维权机构建设。联合演员工会,对“横漂”族就如何规范演出合同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2012年以来,东阳法院共指派30余名法官走进横店影视城,召开座谈会、培训会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册,营造了助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原告上海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被告某影视有限公司因信息网络传播许可使用合同产生纠纷。案件进入法院后,双方情绪都异常激动,简单下判显然无益于纠纷彻底化解。
为更好地掌握情况,承办法官专门向横店影视文化实验区管委会了解被告情况,并多次深入企业调解,献计献策,引导双方立足长远,从企业发展与互利合作出发,最终,双方非常满意地采纳了承办法官提出的“点子”,通过继续合作的方式解决纠纷。双方订立了一份新的供片合同,由原告向被告购买183集电视连续剧和1100集纪录片,费用相互充抵。
至此,一件原本矛盾激烈,十分棘手的案件在承办法官的巧妙调解下尘埃落定。
为有效化解纠纷,东阳法院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横店实验区设立专门的影视文化知识产权纠纷调处机构。为提升审判能力,他们邀请上级法院、科技局、文化局的专家为法官培训授课,聘任有影视文化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充实力量,全面提升工作成效。
婺城:知识产权特色
审判彰显人民司法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5年来累计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58件,无一起被改判或发回重审,亦无一起案件发生涉诉信访。婺城法院先后被评为金华市、浙江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知识产权审判常常涉及商标权、影像作品等专业知识问题,为优化审判资源,弥补法官知识产权方面不足,婺城法院积极争取区人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组建了一支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学技术局等相关部门技术骨干组成的7名专家型人民陪审员队伍。2011年以来,该院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503件知识产权案件中,实行“2+1”合议庭审判模式,即由2名审判员和1名专业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人民陪审员陪审率100%,为充分发挥专业型人民陪审员的作用,该院还实行人民陪审员庭前先阅卷、评议先发言等方式突出人民陪审员的参审作用,为优质高效地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案件调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调撤率达87.7%,该做法在浙江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交流。2011年8月,该院在开庭审理原告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诉被告张某等侵害“泰山及图”商标专用权纠纷4起案件中,被告向法庭提交了其所谓的商标注册证,熟悉商标注册的人民陪审员借助其专业特长,当庭揭穿并认定被告提交的商标注册证为虚假证据,被告慑于法律威严,当庭认错,当庭调解结案并履行完毕。
“感谢法院这么为我们着想!”这是婺城法院通过诉调衔接成功调处原告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音协)与被告金华至尊等涉KTV侵害作品放映权系列案件,并促成中音协与市娱乐协会就一揽子解决金华地区KTV版权使用费问题时,当事人对法院由衷地赞赏。
2012年9月,中音协状告金华至尊等KTV经营者侵害作品放映权案件312件,法院在征得原告同意后委托金华市歌舞娱乐业协会(以下简称市娱乐协会)进行调解,但因金华至尊业主躲避无法调处。该院法官多次到市娱乐协会走访调研,协助、撮合中音协与市娱乐协会就一揽子解决金华地区的KTV版权使用费问题进行多轮谈判,最终促使中音协与金华市的KTV经营者达成音像制品有偿使用的一揽子协议初步方案,引导当事人将侵权法律关系转化为市场合作关系,实现了KTV经营者与音像制品著作权人的互利双赢。
由于司法延伸服务到位,得到曾参与谈判的众多金华KTV经营业主支持,主动帮助法院找寻并劝说在外地的金华至尊经营业主,经过共同努力,至尊业主最终派出授权代表在法院主持下与中音协进行了协商,就该批案件达成了一揽子赔偿协议并当即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