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金华:特色审判护航地方经济发展

2013-10-22 09:21: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法院组织召开影视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

马德培公司给义乌法院赠送牌匾。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法院司法功能,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地位,浙江省金华市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着眼大局,结合辖区特色产业经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进一步优化司法环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义乌:涉外审判精品战略助推综合改革试点

    当前,浙江省义乌市正深入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新型贸易体制机制。作为开放型经济服务环境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涉外审判工作水平至关重要。自2005年6月,义乌市人民法院成为全国首家具有涉外民商事管辖权的基层法院以来,该院牢固树立“涉外案件无小事”的理念,结合案件纠纷特点,实施精品战略,用好用足涉外管辖权,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审判规律,努力使涉外审判成为法院服务大局的一项品牌工作。

    精品案例展示公正公信

    高露洁—棕榄公司诉义乌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案,针对被控标识历经商标注册证公告无效程序、驳回复查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最终,义乌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被告使用的标识侵犯了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并赔偿损失40万元。

    今年6月,该案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简称品保委)评为2012-201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认为:“该案的影响覆盖南美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被告生产的‘Collage’牙膏在这些国家因高露洁—棕榄公司在中国法院的胜诉而作出了临时进口禁令。该案从理论价值角度明确了错发的商标注册证不能作为权利依据,其权利应视为自始不存在,这对于解决类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该案是义乌法院实施精品战略,展示公正公信的一个缩影。“涉外裁判文书都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每一份裁判文书都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审判的国际形象,裁判文书的瑕疵或者程序的不规范,更容易引起当事人,特别是外方当事人对中国司法不公、司法保护的怀疑和猜忌,甚至酿成外交事件。”义乌市人民法院代院长钱建军说。

    为此,义乌法院本着平等保护的宗旨,实施精品战略,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职能划分、合议庭分工、案件流程等方面着手,规范审判管理运行机制;从庭长例会制度、疑难案件圆桌讨论制度、大案要案风险评估制度着手,确保关联案件做到同案同判,疑难复杂敏感案件得到妥善解决;从案件分析评查制度、档案归档交叉检查制度、台账登记制度着手,做到查漏补缺、总结审判经验,提高审判质效。通过系列的资源整合、优化和规范化建设,构建了一套运行科学、高效权威的涉外案件审判体系和工作机制。从授权管辖截至目前审结的870件案件中,二审发改瑕疵率仅为0.3%。

    改革创新演绎“敲糖帮”精神

    在一起浙江某服饰公司起诉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中,4名被告是俄罗斯人,原、被告双方先后聘请了8名翻译。原、被告双方及法院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翻译问题涉及到案件审理的及时性、可靠性,义乌涉外民商事案件涉及美国、英国、俄罗斯等5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地区广、散,且区别于涉案当事人以外资企业居多的杭州、宁波等地,义乌的涉案当事人以自然人居多,语言问题容易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虽然2008年9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翻译协会共建法律翻译人才库,翻译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该翻译人才库人员少,费用高,距离义乌路途遥远,不能满足诉讼需求。为此,该院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记载了各国语言翻译人员的联系方式,特别是一些小语种的翻译人员也能在这张表格中找到,而这张表格的制作,花费了法官的巨大心血,是多年积累以及外事办、翻译公司、高校老师的通力合作下形成的,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目前为止,没有一起案件因为翻译问题而影响审判工作。

    义乌涉外案件数量大,新类型多、新困难多,翻译难、边控难、执行难、舆论信息沟通不畅、外籍当事人主体不明等常见老难题也一直存在。面对这些老问题、新情况,义乌法院涉外审判法官发扬“敲糖帮”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方面,在三合一、部分专利案件试点审判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争取试点扩权,另一方面勤练内功,在送达、边控、公证认证、翻译等方面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审理期限,提高审判效率,审结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29天。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黑龙江省法院建特色审判制度 延伸审判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