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 弟
曾经全身85%烫伤,42岁的陆晓东坐在对面:“现在的形象已经好多了。当时烧得真是人不人鬼不鬼。带着三级伤残证到法庭找章法官时,最记得章法官的一句‘兄弟,坐下来慢慢说’。”
2011年9月,福山一家农场老板请陆晓东焊接彩钢板棚,不料掩埋在草丛里的一堆废弃的化工渣料因电焊火花落地突然爆炸,火海里的陆晓东直接从彩钢棚跌落地面,挣扎着滚出火海,全身烧伤面积85%。面对一次次植皮手术,厂方支付了一部分医疗费后很快不再出钱。
这一次相遇之后,考虑到陆晓东的家庭经济情况,章保龙请示院里为陆晓东办理了诉讼费缓交手续,并通过协调为他申请法律援助,聘请了“免费律师”。经过法庭一次次组织调解,促使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厂方再赔偿80万元用于陆晓东的后续治疗和今后生活。双方约定,这些钱每季度一付,对违约金也做了明确规定。从此,陆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基层法庭工作28年来,章保龙的足迹遍布辖区几十个自然村,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的他熟悉农村、熟悉农民。当事人谁家的住处,去过一次哪怕只是听说过一次就不会忘掉。庭务会上,他会随口说出村里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告诉法官上门调查的最佳路径。
“这一点,可能当地生活多年的老村民都不如他。”曾经的“徒弟”之一,如今常熟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赵俊峰这样说道:“正是因为他的脚步没有一天离开过农村农民,他与农民的感情亲如兄弟。他到农户家中调解,常常是拉拉家常中就把案件处理掉了。他就是用群众的语言和群众交流,为群众做事。”
常熟法院60多名中层干部,“跟过”章保龙成长起来的就有12位。2010年,海虞法庭庭长徐晓东从支塘法庭调入海虞,短短两年的磨砺,这位刚满40岁,曾经以办案能手著称的年轻庭长在庭务管理、与地方党委政府协调方面已经很显成熟。
“刚来时情况不熟,章书记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带着跑。特别是2010年因为环境污染严重,镇里有28家污染企业需要整体搬迁。章书记带着跑企业、跑地方党委政府,经过近3年时间,28家出租企业终于达成和解协议,顺利搬迁。带着你跑,给你踏实,这是一种难忘的成长经历。”
“所以你一开始问保龙书记如何协助我工作。我想,应是带领,包括精神的带领。在这个词的实践层面上,他是兄,我是——弟。”
说到“兄弟”,薄薄的镜片后,徐晓东的眼神平静斯文中透着温情。
不禁回想起采访过程中,徐晓东这样的扪心一问:“保龙书记前后历经5位庭长。1998年当副庭长后,又全力辅助3名年轻的庭长。我一直在想,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如果换作我,换作其他法官,可不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