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仪征法院巧用“心”“智”“情”创新审判实践

2013-10-21 13:08: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全院70名法官分批在北师大参加心理学培训,一半一线法官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统一考试,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仪征法院用精兵强将布阵,用智力解决人少案多的冲突。院长张澎告诉记者一组数据,今年以来,全院民事案件调撤率达76.7%,同比上升近8个百分点;通过对当事人适度的心理干预,自动履行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由51%提高到63%,采取拘留措施同比下降40%,执行信访率显著下降。

    调解工作的“听诊器”

    “我今年的调解率真得提高了!”陈集法庭年轻法官洪茂勋在接受心理学培训并将其运用于审判工作实践后收获良多。“洪法官今年1至8月的调解率为87.8%,在全院排名第一,过去,年轻法官调解率能达到60%就很不容易了,调解中融入心理学知识起了作用。”庭长王奇告诉记者,许多法官利用心理咨询技能中的技巧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案件调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法官,我不想离婚了,我要撤诉。”“法官,被告已经向我道歉,我们双方就赔偿事项达成了协议。”通过心理干预,案件双方当事人理性对待纠纷,在心平气和中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法官们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分析当事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促进调解工作。对性格外向、脾气暴躁的当事人,注意对其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对活泼好动,好斗善辩的当事人,注意围绕争议焦点把握调解节奏;对多疑多虑、性格内向的当事人,注意调解策略甚至语气和态度等,避免当事人纠缠细枝末节。

    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边晓斌用了一个比喻,心理干预机制运用于民事调解工作,就好比法官在调处案件时有了“听诊器”,能准确把握当事人心中的真实诉讼动机和想法,把准问题的切入点,矛盾的调和点、利益的平衡点,彻底化解矛盾。

    解开心结的“金钥匙”

    少年刑事审判不能仅靠简单的说教和单纯的判决,更要注重在庭前、庭中、庭后通过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干预,使其解开心结、真心悔罪。今年以来,仪征法院少年庭已成功对21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了心理干预。

    自幼丧父的小周由外祖母抚养长大,因没钱上网持刀抢劫被判刑。审判中,少年庭法官对有自闭倾向的小周开展了心理干预,服刑期间法官继续跟踪帮教,不仅到少管所面对面心理疏导,还通过书信往来了解心理变化。由于对小周的犯罪记录予以了封存,现在小周已经无痕回归社会,被一家上市公司录用。像小周这样,通过心理干预和轻罪封存,该院先后有11名未成年犯如愿参加工作,有5名顺利在高校读书,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一些被判处非监禁型未成年犯在判决后,常常出现悔恨、焦虑心态,产生绝望、怨世心理,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指导其克服不良心理,切实解决他们的‘心病’,帮助他们从心里树立信心十分重要。”分管刑事审判的副院长刘大龙这样分析。

    执行工作的“和谐方”

    被执行人面对财产性剥夺时,往往会产生恐慌、戒备、对立等负面情绪。如果强制执行,虽然问题得到解决,但不利于矛盾的根本化解,甚至引起矛盾激化。仪征法院法官在执行工作中融入心理学,用富有情感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缩短当事人与执行法官的心理距离,削弱或消除其心理障碍。

    在王某与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被执行人李某因交通事故致残,法院在穷尽执行措施后仍有15万元无法执行。申请人王某颇有微词,认为是法院执行不力。执行法官换位思考,带王某一同去李某家执行。当王某看到李某家因交通事故一贫如洗、李某的母亲长年患病无钱医治等窘境时,对法官说:“我相信法院,理解李某的苦衷,我申请法院延期执行。”离开李家时,王某还硬塞给李某500元补贴家用。

    执行局局长周凤祥告诉记者,有很多执行案件,如亲属关系、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双方当事人之间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问题往往就出在心理上。于是执行法官尝试运用心理学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和谐执行心理干预“四步工作法”,即以心近人做铺垫,执行法官用心去理解当事人,通过诚心、耐心和爱心,寻找共同语言,拉近心理距离,为开展执行心理咨询做好铺垫;以情感人造氛围,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善于抓住当事人的感情特点,适时运用好亲情、友情等感化当事人,营造和谐的氛围;以理服人促履行,执行法官不仅注重释法,更注重说理,在讲情理的过程中实现情理与法律的交融,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以德化人达和谐,执行法官把每一次的心理咨询都变成法制教育和道德示范的课堂,通过心理引导,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化解。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仪征警方从细微处入手增强社区警务工作质效
·江苏仪征党委人大政府为司法营造良好环境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从庭长入手加强审判管理
·江苏仪征公安局为社区警务提供“指南针”
·江苏仪征关爱假期留守儿童
·江苏仪征建成61个“高峰岗”执勤点

·江苏仪征建成61个“高峰岗”执勤点
·江苏仪征“三个外延”织造平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