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顾光:退二线的一线警员

2013-10-21 10:35: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人物档案】

顾光,1959年12月生,1987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启东市公安局合作中心派出所副主任科员。曾获得首届“感动启东人物”,南通市公安系统“十大廉政标兵”“十佳政工干部”,“江苏省人民满意警察”,中央文明委“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

还未见到顾光,先听闻“两怪”:一是退二线了,还像年轻人一样值夜班;二是主动提出从城区调往农村。

25年扎根基层农村派出所,顾光的履历表上充满乡土气息:聚南、吕四、久隆、志良、王鲍、合作等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0月16日下午1时,启东市合作中心派出所。头天晚上值了一夜班,正准备中午眯一会的顾光,不得不接待记者的来访。

“54岁了,每四天就值一个夜班,吃得消吗?”顾光笑着说,早就习惯了,身体还行。“退二线了,干嘛不享享清福?”顾光笑着说,为群众跑跑腿,闲着也是闲着。

顾光简短地回答着问题,脸上的笑容却始终挂在嘴角。

“跑跑腿”的二线干部

去年5月,顾光从合作中心派出所教导员的岗位上卸任。他跑去跟所长讲:“有什么事叫上我,我一定不会拖所里后腿的。”行如其言,退位不退岗,现在顾光是五星村的社区民警,这个村由以前的几个村合并而来,警务工作一点不少。

五星村二组83岁老人杨士芳,因为身份证、户口簿上登记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小了10岁,每月享受的老龄补贴少了20元,在老人眼里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去年底,老人的儿子找到曾做过村干部的堂哥老陆办这事。古稀之年的老陆冒着寒风来到民警办公室,接待他的民警当场表态:“老人家,这事我来帮你办!”

事后,老陆才知道,这就是人见人夸的顾光。接下来的几天,顾光骑着摩托车,在凛冽寒风中往返于村里、所里,进档案室翻阅,找齐旁证和原始记录。半个多月后,顾光将新的户口簿亲自送到杨老太手中。老陆当即掏出100元要给顾光贴补油钱,被顾光婉言谢绝。老陆说:“顾光对我们老百姓是真的好!”

为了工作方便,顾光把家搬到了派出所隔壁的宿舍,四天一个夜班从不落下。碰到接处警,他总是主动出马。别人眼里的疑难杂症,顾光出面手到擒来。所长赵晟琰说,他就是所里的“定海神针”。

“泥腿子”的草根情结

说顾光是“泥腿子警察”,一点不为过。从80年代的合同制民警干起,当过交警、刑警,也当过所领导,顾光一直摸爬滚打在基层一线。2005年5月,顾光调任启东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终于来到了城里。

可干了两年不到,他却向局党委提出调动申请,要求重返基层派出所。亲友想不通,说他“傻”,缺根筋。顾光笑着说:“我生长在农村,脱不了农村这个根,每天闻着泥土味觉得特别舒心!”

做这些没有任何回报,别说旁人就是儿子也有些不理解。“别人是千方百计地想进城,他却主动要回农村。”当时儿子正读大学,多么希望毕业后能靠着父亲的庇荫找上一份满意的工作。可父亲这样对儿子说:“我的爱好就是和老百姓谈心交朋友,帮他们调解调解矛盾、解决解决困难,不图回报。”就在那年下半年,儿子去南京治病花光家中积蓄,一位老板获悉后要给他报销住宿费2000元,顾光一口回绝。

“一生清,才能一身轻。”顾光家庭并不富裕,至今没能在市区买上一套像样的住房,他始终未向组织伸手要求解决困难。他坚守底线,从不收受钱物,就算是一包烟也要如数上交。可是他却坚持组织民警帮扶贫困学生,并从不宽裕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为他们缴纳学杂费,资助十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得罪”了不少村干部

“顾光给老百姓的感觉那真是好脾气,但没想到他也有倔强的时候。”老徐至今记得六年前和副镇长吵架那件事。

顾光出面调查此事,副镇长摆出架子,拒不配合。顾光火了,事情不大,副镇长不愿意道歉才造成群众的怨气。于是,顾光调查取证,把所有材料收集好,直接交到镇党委书记那里。在证据前,副镇长只得赔礼道歉。

作为乡镇治安地方官,顾光坦言:“和每个乡镇干部都很熟,但他们做错了事情,我必须要坚持原则。”几年来,顾光在调解中,让很多村干部灰头土脸,但他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让当事人不得不服气。

“我调解矛盾纠纷,不夹杂任何私心,不偏袒任何一方,特别是在赔偿问题上首先做好调查评估,让双方都感觉公道。”顾光说到做到。2010年10月,合作镇新义村发生一起纠纷,有一方当事人为在处理中得到偏袒,私下托村干部找到顾光,并送上一条中华烟,被顾光当场拒绝。后在调解中,顾光的处理方法让双方心服口服。

就这样,顾光赢得了群众的绝对信任。在很多矛盾纠纷中,双方只要看到顾光出面,都会说同一句话:“顾教,你说什么就什么,我们听你的!”随着一起起矛盾纠纷的成功调解,顾光成了全镇公认的金牌调解员。(记者 李海明 通讯员 孙 鼎)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