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北

河北曲周 “土洋结合”点亮司法“无影灯”

2013-10-21 10:25: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曲周法院法官深入农村宣传法律知识。

    司法向来被人们视为维护公平正义、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明灯,但是司法的不公开、不透明往往使人产生“灯下黑”的误解和猜忌,影响司法公信力。

    近年来,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法院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公开的途径和渠道,切实让公平正义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司法红利”,惠及社会群众。

    “土法子”不丢

    ——加深群众“参与度”

    “安寨镇人民法庭将于8月26日上午10点,在安寨村小广场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欢迎大家前去旁听……”

    8月23日,安寨镇下辖42个行政村的“大喇叭”不约而同地响了起来。

    庭审当日,十里八村的群众早早地赶到安寨村的小广场,把临时搭建起来的审判法庭围得水泄不通。

    “开庭!”随着法槌清脆的敲击声,庭审正式开始。

    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身份、宣布审判员及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庭上,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唇枪舌剑,据理力争。主审法官积极引导双方陈述诉讼主张及理由,平等维护双方诉讼权利。庭下,旁听群众一个个目不转睛,凝神屏息,生怕错过案件的任何细节。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审理,该案最终以被告的败诉告终。

    “今天这个案子俺听明白了,被告欠债就该还钱!”

    “对啊,人家法官说得在理,不管有啥恩怨,欠钱还是要还的,这叫‘一码归一码’。”

    庭审一结束,人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曲周法院下辖4个派出基层法庭,其中有3个位于农村地区。这些基层法庭既有贴近群众、位于司法公开“前沿阵地”的优势,又有辖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硬件条件薄弱的劣势。为把基层法庭建设成为传播法治精神、自觉接受监督的窗口,该院“祭出”了人民法院的“传家宝”——“马锡五审判方式”。

    为了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曲周法院一方面在“走出去”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巡回审判的力度,将庭审现场搬到农村群众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另一方面在“请进来”上做文章。利用“大喇叭”广播、张贴公告等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庭审信息,为群众走进庭审现场提供各种便利。今年以来,该院共组织巡回审判80余场,接受群众旁听1000余人次。

    “有人说‘马锡五审判方式’已经‘过时’,‘大喇叭’广播、进村入户走访群众等做法简直‘土得掉渣’。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土法子’更为基层群众易于和乐于接受,所以我们的巡回审判才会场场‘人气爆棚’。”曲周法院院长李延国谈及该院的“土法子”时颇为自信。

    “洋法子”不断

    ——延展民意“接触面”

    “李院长您好,谢谢咱们法院为我主持公道,也希望您在下面的案件执行过程中继续给予关注……”

    今年8月份,河南籍民工小郑在与用工单位的劳资纠纷诉讼中胜诉,但却因“人难找、财难寻”迟迟拿不到执行款,于是便将这一情况通过电子邮件反映给李延国。

    第二天,小郑就收到了李延国的回信。信中,李延国详细介绍了案件执行的进展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并承诺会亲自督办该案,直至小郑拿到钱。

    网上开通“院长邮箱”是曲周法院为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沟通而铺设的一条信息“高速路”。自2011年开通以来,上网查看和回复群众来信就成了李延国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内容,即使因公外出或节假日期间也不例外。看到随时随地拿出手机熟练回复电子邮件的李延国,很多人直呼这个院长真“洋气”!

    “如果正确的信息不能第一时间传递出去,误解和猜忌就可能会产生和蔓延,因此我们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丰富司法公开途径。”在李延国看来不光在网上开通“院长信箱”很有必要,其他的信息技术手段也是“一个都不能少”,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法院门户网站的建设。

    “想要了解法院的工作,一点都不难!”一位人大代表在浏览完曲周法院网站实时更新的“法院新闻”栏目后由衷感慨。

    的确,该院在其新版网站上开设了“法院新闻”、“法官风采”、“法院文化”等7个板块,将法院的各项工作全景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只要轻点鼠标,法院概况、部门设置、院领导分工以及各种诉讼指南、开庭公告等内容都可以一览无余。

    “法院的网站太实用了!里面不但有立案流程和收费标准,还有起诉书、申请书等常用文书格式。”立案庭内,一名前来立案的群众这样说。

    “只要点击进入‘裁判文书’栏目,就可以看到生效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裁判文书分门别类地‘晒’在网上,很透明。”网站留言板上,一名代理律师这样写道。

    司法公开的“黑猫白猫论”

    无论黑猫、白猫,只要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同样,无论“土法子”、“洋法子”,只要能推进司法公开就是“好法子”。

    这是曲周法院在推出公开举措时坚持的标准。这一标准看似平常,但它的确立却颇费了些周折。

    早在三年前,曲周法院便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关于司法公开的大讨论。讨论中,干警们对司法公开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中的积极作用并无异议,但通过什么途径、何种方式实现司法公开却产生了分歧。

    有人主张传统司法公开方式是基层群众长期选择的结果,理应继续沿用;有人则认为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方便快捷,更能适应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

    实践是试金石。面对分歧,曲周法院决定让群众来判定孰是孰非。该院选取了包括立案庭、基层法庭、内设庭室在内的5个部门作为“试验田”,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和举措推进司法公开,检验各自成效。

    “‘试验’结果出人意料——‘土法子’和‘洋法子’各有褒贬”,李延国回忆说,“法院工作面对的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司法公开的方式和手段自然也要有所区别,用多元化的供给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所以我们最终的决定是‘土洋结合’、‘新老并用’。”

    如今在曲周县,人们既可以看到挽起裤腿的法官在田间地头搞普法宣传,又可以看到电脑屏幕前的法官回复群众留言;既可以在“公众开放日”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审判,又可以通过网上留言、微博关注等形式进行咨询和投诉,“全天候”监督法院工作。

    “我们的大型审判庭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远程提审、异地答疑、庭审网络直播等功能的实现指日可待!”对李延国而言,司法公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北曲周:不让农民工再伤“薪”
·河北曲周法院 多维监督编织“权力之笼”
·河北曲周:大锅菜配馒头 不动烟酒娶媳妇
·河北曲周法院:发扬老传统 激发新能量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曲周演绎
·河北曲周:多项措施强化代表委员联系取实效

·河北曲周:多项措施强化代表委员联系取实效
·河北曲周县检察院实行精细化管理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