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和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首都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司法支持,成为北京法院系统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首都特色的城镇化是城乡关系良性互动的城镇化,为了妥善审理城乡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各类案件,维护土地流转和城乡拆迁中的合法利益,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构建打工子弟的保护机制,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延伸职能,助力首都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公促信:
规范城乡土地流转
在北京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和城乡拆迁速度加快,土地流转纠纷和城乡拆迁补偿纠纷呈现多发态势,进入诉讼渠道的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北京一中院依法严厉打击侵吞、挪用土地征收补偿金、房屋拆迁补偿金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在流转拆迁中的行政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平稳流转、和谐拆迁。
2012年12月,北京一中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因拆迁裁决不予受理引发的行政二审案件。一审的原告陈某向被告北京某区住建委就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事宜申请行政裁决,某区住建委以该房屋已经灭失为由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一审法院判决认为某区住建委依据《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作出不予受理的答复并无不当,驳回了陈某的诉讼请求。陈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北京一中院经审理后认为,某区住建委具有受理裁决的法定职责,被拆迁人陈某具有依法获得安置补偿的权利。案件中,涉诉房屋系在拆迁许可证颁发后,拆迁人依据无效的拆迁协议的内容予以拆除。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字面含义,则被拆迁人陈某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某区住建委以房屋灭失为理由不予受理裁决申请损害了被拆迁人陈某获得安置补偿的权利,故判决撤销一审判决,撤销被上诉人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
北京市住建委及各区县住建委主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共计130余人旁听了该案审理。庭审结束后,北京一中院副院长王金山与旁听人员进行了座谈,从拆迁立法的精神和北京市拆迁工作大局的角度,对如何理解和适用法律提出了相应的司法建议。市住建委委员程建华表示,通过旁听庭审,市住建委进一步明确和统一了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解,对今后的依法行政工作大有益处。
在坚持依法审判的前提下,北京一中院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积极参与涉土地、拆迁执法领域的法律问题研讨和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与行政机关形成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和化解的合力。该院还多次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建设项目案件协调会,保证房山区良乡高教园项目拆迁、昌平区未来科技城项目拆迁、延庆县自由街项目拆迁等重大项目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以人为本:
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
今年春节前,北京一中院收到了一起涉及38名农民工的拖欠劳务费纠纷的上诉案件。为了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缩短诉讼周期,北京一中院劳动争议庭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庭审理,向双方当事人讲政策、明事理、释法律,最终双方当庭达成了调解协议。
2月4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前五天,农民工张某从承办法官王磊手中接过自己的血汗钱后激动地说:“这下我可以过好这个年啦!”而这时距离立案仅仅过去了18天。
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对诉讼周期和诉讼成本更为敏感,针对涉及农民工欠薪案件,北京一中院坚持及时性原则,将调解作为审判此类案件的工作重点,提高调撤案件及时履行比例和当庭裁判比例。在2012年收结的600余件涉农民工权益案件中,从立案到调解执行平均结案周期在20日以内的达到70%,30日以内的达到90%。
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没有良好的证据意识,对诉讼程序缺乏了解,北京一中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注重加强诉讼指导和法律释明,给予农民工充分的举证指导,同时加大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力度,对一些特殊案件,如劳动者为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认定而起诉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在原审证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法官积极开展法庭调查,确保劳动者不会因诉讼能力欠缺而丧失公正的待遇。
此外,北京一中院还坚持进行判后答疑工作,向农民工通俗明了地解释判决的法律依据,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法院判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真正做到服判息诉。
为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北京一中院及时与社保部门沟通,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司法建议等形式,推动社会保险打破城乡差别、地区限制和身份歧视,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位农民工兄弟。
“100多万的农民工也是首都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北京一中院的法官将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尊重、理解农民工,善待、帮助农民工,最大限度地彰显司法的人性关怀,让农民工兄弟在这里能够随时维护自身合法劳动权益。”王金山如是说。
延伸职能:
悉心关爱农民工子弟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或跟随父母来到城市,或成为留守儿童。其中部分孩子由于缺少足够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问题,发展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或者发展成为侵害他人的问题少年。
小冀是北京某打工子弟学校的女学生,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很少与其交流。小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了网络,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偷偷与网友见面并发生性关系,后在出租屋内产下一女婴,慌乱中冀某将刚刚来到人世的婴儿扔出窗外摔死。
这样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起初面对法官时竟然没有一丝悔改之心,甚至拒绝回答法官的任何问题。为了解小冀的犯罪动机,消除其心理障碍,北京一中院主动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对小冀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疏导,小冀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消除了紧张焦虑的不安情绪。案件审结后,承办法官赖琪还来到位于北京某郊区的小冀老家落实社区矫正工作,促进小冀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小冀的父亲对赖琪说:“女儿现在比以前懂事了,也愿意跟父母进行交流了。你们不仅从法律上教育了她,还从心理上开导她,你们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一中院少年庭法官来到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为该校二年级学生上了一堂活泼生动的法制课。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该院少年庭法官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精心制作了法制教育短片。法官们还给每位同学发送了“知心法官”小卡片,方便他们通过卡片上的联系方式与法官沟通。
“无论是关于法律的疑惑,还是对于生活的迷茫,你们都可以打电话给我们。”
“今后,我们可以找知心法官问问题啦!”60多位学生欢呼雀跃……每年“3·26”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儿童节、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北京一中院都会组织法官到学校讲授法制课。自2009年以来,已向黄庄打工子弟学校、石景山区树仁打工子弟学校等多所学校的近万名学生讲授法制课。
北京一中院少年庭庭长杨跃进说:“北京部分打工子弟学校由于办学条件限制,缺乏相应的法制教育,我们通过定期开展各种普法教育,使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也能接受到系统规范的法制教育,提升外来务工家庭孩子的法律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北京一中院: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司法路径
·新型城镇化法律如何替代乡情治理社区
·新型城镇化如何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河南漯河召陵:司法之翼“托举”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