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能作用力促八桂和谐
——广西司法行政系统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医患、交通事故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推进,人民调解领域进一步拓展。
专项法律服务团为重大项目、园区建设提供优质便捷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领域不断拓展,公证、司法鉴定质量进一步提升,无一假证、错证。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安置帮教、社区服刑人员无失管、漏管,安置帮教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
……
紧紧围绕司法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平安广西、法治广西、过硬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为着力点,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发挥职能作用,狠抓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切实保证平安建设取得实效。
普法与依法治理有序开展
“五五”普法期间,我区在全国首创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的办法,全区建立省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10个,市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67个,县(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1208个。有效地促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
“六五”普法启动后,我区深入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
——继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建设,自治区主要领导带头建立的2128个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推进了普法依法治理的深入。
——全区60余支法制宣传“轻骑队”把法律知识送进了千家万户;“法制宣传边关行”已成为广西法制宣传特色品牌。
——与自治区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201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社会反响强烈。
——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法治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等活动,深入推进崇左市、靖西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等全国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建设,全面开展公益法制宣传,有效地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效果。
随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继续深入,今年上半年,南宁、桂林、北流等16个市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
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大局,我区不断发展壮大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目前,全区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8229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32479人,其中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341个。人民调解组织在全区乡(镇)、村(社区)已实现全覆盖,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组织网络。
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各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据数字统计,2012年,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04201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296275件,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连续3年实现96%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40885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137185件,成功率达97.4%。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法律服务与援助工作实施有力
10月16日,由自治区司法厅厅长赵波亲自带领的司法厅机关干部和区直律师50人组成法律服务队,奔赴都安瑶族自治县,直接面向300多名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至此,2013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法律服务农民工的系列活动在全区拉开了帷幕。
法律服务农民工活动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对此评价:“法律服务农民工系列活动开展得好,农民工很需要。”
服务农民工活动,只是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广大律师和公证工作人员秉持良好职业道德,依法开展法律服务,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全区律师办理刑事、民事案件和非诉讼业务53242件,参与各级信访值班1300多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800多件。司法鉴定办理案件2.96万件,采信率达到98%。办理公证事务124282件。全区律师共为4246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上半年,全区律师共办理刑事案件、民事行政案件和非诉讼业务24163件、参与各级信访值班380多人次,担任法律顾问2980家。公证办理事项67541件。司法鉴定办理事项14283件。广大律师积极参与信访维稳和重大、敏感、突发事件处置,为政府依法行政出谋划策;组建“五象新区”、“柳州汽车城”、“中-马产业园”等专项法律服务团,为征地拆迁、项目落地、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千亿元产业”、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此外,通过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优年”活动,积极打造法律援助“民心工程”。全区14300多个行政村中,13350个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93%以上行政村建有联络员队伍。
数字显示,2012年办理案件2.6万件,受援人数26520人,办案数同比增长29%,远远高于增长13%的年度工作目标。今年上半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875件,受援人数达14343人次。公证、司法鉴定质量进一步提升,无一假证、错证。
改革创新与安置帮教成效显著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平安建设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
2012年,自治区司法厅开展“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平台创建活动,旨在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法律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系统的满意度。
创建活动开展的当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果。人民调解接待来访103020人次,调解纠纷51581件;律师办案9065件;办理法援案件10142件;帮扶安置帮教人员7055人次,社区矫正人员8759人次。
如今,全区共有12个市、108个县(区)、1118个乡镇(街道)、5226个村、22640个联系户建立了司法行政“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平台。
2012年10月,自治区司法厅和卫生厅等部门单位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研究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问题,努力建立符合广西实际的模式,更好化解医患纠纷。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建设全面展开。玉林市实行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级联动”,检查监督、保险理赔紧密衔接,多部门联动的医疗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州县建立司法行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组织的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忻城县建立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共同组建、联建联调的医患纠纷调解组织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收到了“为政府分忧、为医院解愁、为患者维权”的良好效果。
目前,全区已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93个,建立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317个。在宁明、凭祥、龙州、大新等边境县成立了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跨国民间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共建立中越边境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31个。人民调解已引(深)入容易激发人民内部矛盾的交通事故、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物业管理等领域。
作为特殊监管场所,我区对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文化监狱建设,服刑人员计分考核奖罚制度改革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劳教(戒毒)系统的“十步脱瘾法”、“四·四”戒毒康复模式获得司法部充分肯定。全区所有监狱和劳教(戒毒)所均实现了“四无”目标。
截至今年6月,全区所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全覆盖。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4348人,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为0.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级安置帮教组织共衔接刑释解教人员5668人,安置刑释解教人员5538人,安置率为97.8%;帮教5428人,帮教率为95.8%。(□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卢林峰 通讯员 褚锦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