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检察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该省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之所以呈逐年上升趋势,法律意识淡薄、监督管理缺位和预防工作缺失是其中三大原因。针对这一情况,经安徽省委领导同意,该省检察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决定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省检察机关集中开展“预防农村职务犯罪百场讲座进乡村”活动。
17日上午,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在蚌埠市对此进行部署启动并举行宣讲开班式,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组长王宾宜出席并讲话,该省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主持了开班式。来自该省三级检察院的预防宣讲员接受了岗前示范宣讲培训。
王宾宜在讲话中指出,农村基层组织是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直接侵害农民利益,严重阻碍“三农”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败坏党和政府形象,破坏基层政权建设,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社会危害性。因此,开展“预防农村职务犯罪百场讲座进乡村”活动,正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优势,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广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的具体方式,也是有效保证“三农”政策落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王宾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及时听取检察机关工作汇报,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本地宣讲活动顺利进行。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在宣讲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办理的典型案例,尤其是本地农村基层组织发生的案件,增强惩治职务犯罪的震慑力,善于运用符合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特点的表达方式,通过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亲和力。他还要求各级预防组织及检察机关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力争打造出具有安徽特色的预防品牌。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现有1230多个乡镇,1.5万个村委会,村级组织工作人员达十几万人。根据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和该省检察院共同制定的活动方案,此次百场讲座进乡村活动,将对上述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实现“全覆盖、全参与、无遗漏”。据悉,作为该省今年6月开始的为期一年的涉农资金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集中宣讲活动也是安徽省第一次以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为对象的大型预防宣讲活动。
【背景链接】
近年来,随着“三农”投入大幅度增加,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安徽省检察院《关于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该省检察机关查办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查办360件585人,2011年387件624人,2012年379件638人。今年前8个月,已经立案查办366件586人,超过了2010年全年的总数,分别占同期查办案件数的30%、总人数的36%。
这些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基础建设、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教育经费管理以及其他资金领域,并且具有五大特点,即村干部是“重灾区”、共同犯罪比较突出、发案领域比较集中、犯罪手段多样化、乡镇干部渎职多发。
分析认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易发高发,既与相关监督管理缺位、教育引导缺失等外部因素有关,也与其自身素质偏低、法律意识不强等内部因素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淡薄、宗族势力影响、监督管理缺位、预防工作薄弱等方面。
主持这项调查的安徽省检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协助政府开展的工作越来越多,其职务犯罪的机会也随之大增,但由于“村干部”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序列,对其监督往往被忽视,相关部门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尤其是村干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更没有做到同步合拍,大多数地方预防工作仍然局限在县直部门,很少涵盖到乡镇干部,更少涉及村干部。不少村干部多年没有听过一堂警示教育课,更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法制、财经培训。“经常性监督与针对性预防同时缺失,职务犯罪易发多发也就在所难免。”
(记者 吴贻伙)
(原标题:安徽省检方进农村百场预防讲座"扫除"警示教育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