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星
陈宣
本期推荐
尤雪松,女,赫哲族,黑龙江省饶河县公安局警务督察队队长。现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双鸭山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画院饶河分院副院长。业余时间从事鱼皮画创作。因受母亲影响,在传承赫哲族民族手工艺基础上,精心研发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鱼皮装饰画、鱼皮芦苇装饰画、鱼骨装饰画、桦树皮国画等手工艺术作品,曾在中国警察书画网、《双鸭山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先后代表省、市文化产业特色项目参加第七、八、九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二十二、二十三届哈洽会。在国家、省、市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得多项大奖。
第一次见到尤雪松是在一次对公安系统的采访中,得知她是全国公安系统唯一的一位赫哲族女督察队长,看上去40多岁,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次工艺博览会上,她一身赫哲民族盛装,正在现场展示她的鱼皮画手艺。两个不同的、同样出色的角色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走近了她,并深入了解了这位赫哲鱼皮工艺的女警传人。
尤雪松在事业上可以说是一位成功者。她1994年6月调入饶河县公安局,曾先后在治安科、指挥中心、纪检委、督察队工作,并从事过公安局新闻宣传工作。她如今肩负重责的督察工作在全市系统评比中多次位居第一,她本人的摄影作品、新闻稿件曾多次在省市公安系统获奖,连续三次被双鸭山市公安局荣记三等功,曾先后获得省、市、县级各类嘉奖50余项。
而在业余时间里,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赫哲鱼皮工艺开发研创上。近年来,由她精心创意设计的鱼皮画达300余幅。
尤雪松与鱼皮工艺结下的情缘,缘于母亲何淑珍的影响。尤雪松生于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鱼米之乡,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母亲何淑珍和父亲尤金玉在当地创办了一家赫哲工坊,制作的鱼皮衣服远销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雪松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兄妹多,父母为养家糊口,每天做鱼皮服饰都要忙到深夜。看见油灯下,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背影,那时的雪松就暗下决心,不能让父母用心血积累下来的手艺失传。而在家庭的熏陶下,很小的时候,她就能自己缝制些简单的挂饰。
尤雪松的鱼皮画情结,还缘于深深的民族情缘。赫哲族人口较少,全国只有4000多人,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目前,只有少数几位年长的赫哲族老人会说赫哲族语,很多的传统赫哲工艺、文化全凭口授,很多民族工艺都面临失传的严峻现实。由于人口稀少,雪松深知,每个赫哲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挽救和传承赫哲族民族文化,而赫哲鱼皮工艺又是一门享誉中外的艺术,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才能延续这门艺术的生命,也才能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为此,尤雪松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和精力。她边从事创作,边积极呼吁,争取社会公众对赫哲鱼皮手工艺术的认可和支持。早期,她创作的鱼皮画也曾被买家拒之门外,而她对鱼皮工艺的热情,曾让身边的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加。虽然也委屈得哭过,但她的创作热情和发扬光大赫哲鱼皮工艺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为了改良工艺技术,她多次自费到北京等地进修学习高级工艺,把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汲取到鱼皮画制作中来。一有时间她就扎到赫哲老人那里去捕捉赫哲民间文化的精华和灵魂,她觉得,不管如何改良,民族的魂不能丢,与众不同便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再忙再累,工作和家,她始终都照顾得非常周全。
十几年坚持下来,尤雪松的鱼皮画工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所创作的鱼皮画的种类和形式都在不断推陈出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她不只在工艺和市场上取得了成功,还带领着一批人从事赫哲鱼皮工艺创作和制作。近几年来,她和她带领的志同道合者成立起雪松赫哲鱼皮工艺作坊,利用鱼皮、鱼鳞、鱼骨、桦树皮、芦苇等原料,集意、韵、工于一体,在保持赫哲渔猎文化的传统风貌基础上,融入时尚元素,采用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精心研发创作出从平贴、镂空到缝制立体浮雕百余款鱼皮工艺画。她的多幅鱼皮工艺作品在国家及省市媒体发表。她本人也先后多次代表省、市文化产业特色项目参加第七、第八、第九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二十二、二十三届哈洽会。在2012年第七届中国龙江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上,由她设计制作的《赫哲风情》鱼皮缝制立体画,获得了“金凤凰·龙江赛区”创意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在2013年第八届中国龙江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上,由她设计制作的《鲤鱼跳龙门》鱼皮缝制立体画,获得了“金凤凰·龙江赛区”创意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走近尤雪松,让我感觉到了她身上的那一股力量,创业的艰辛,创作的执著,所有的所有,都凝结在了她的作品中。这或许也是看她的作品总有一种震撼感的真正缘故。用她自己的话说,活着,就做点事,做点对别人有益的也对自己有益的。累点,但充实。活着,我对得起我的民族,也对得起父母给予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