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3年深化“大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四川省马边法院结合民族地区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诉非对接3+2模式,推进无缝对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即“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聚集合力,搭建诉非对接大平台。 “请进来”,即建立邀请调解制度。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邀请人民调解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基层村组干部、工会、妇联、德古等各类人员参与诉前调解89人次,解决矛盾纠纷34件;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对诉前调解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走出去”,即通过立案办案联系点、巡回法庭、“彝家天使”校园工作站,拓展诉讼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组织开展巡回法庭法治宣传周活动、与村组干部召开见面交流会、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送法下乡13次,预约立案8件,解答法律咨询千余人次。真真正正把法律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边,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从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入手,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让诉调对接更顺畅。
“多渠道”,即多级联动,引导多元化解纠纷主体广泛参与。与司法所、派出所、交警队、基层村组形成联动长效机制,加强诉非对接。对已经调解并协议处理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对调解不成的案件,符合受理条件的,迅速转入诉讼程序。
“2”即双向联络。在辖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各设一名联络员,负责向法院提供信息、反馈情况;在立案庭配有专门的人民调解联络员,各巡回法庭指派业务骨干担任人民调解业务指导员,随时就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适用、业务问题提供指导帮助。
截止目前,马边法院共收到人民调解员提供各类信息43条,联动调解解决纠纷27件;指导人民调解14件,调解成功13件,成功率达92.86%。
(董燚欣 曲木日更)
·四川马边检察官走进校园开展法治专题讲座
·四川乐山马边法院送法下乡双语讲解服务群众
·四川马边检察院开展“一帮一”对口帮扶活动
·四川马边街头法制宣传
·四川马边检察院检察长率队到乡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