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治国
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300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几百公里的路完全是“白跑”;办理营业执照却被相关部门“踢皮球”来回11次……河北江苏两地“办证难”问题一经曝光,便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眼球,网友们纷纷吐槽,大倒苦水,倾诉着普通百姓办事难的苦衷。此次“办证难”问题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倾吐心声的契机,但在人们畅所欲言的同时,也恰恰反映了作风整治的积重难返。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作风之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治起来自然要花些时间,幻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可是,当前作风整治声势之大、措施之严厉、手段之强硬,竟然还有人对此视若无睹、置若罔闻,真的令人大为不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群众的感情深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弱以及衙门作风的有无。
曾几何时,一些掌握了大大小小权力的人就慢慢地把自己与老百姓区别开来,拉开了距离,划出了红线,在老百姓面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以官老爷自居。由此产生的对群众感情冷漠、对群众反映问题不耐烦不仅极大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基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理应以诚挚热情的态度、耐心周到的服务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绝不能生、冷、硬、横以对之。然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将近一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也有好几个月了,仍然出现河北、江苏等地群众“办证难”的事情,这充分说明了作风积弊存在之久、问题之严重,必须得来一次秋风扫落叶式的整风和反省。
作风整治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备,真正触及灵魂,真正治病救人。尤其是对一些沾染了严重的机关作风病的人来说,更要加大诊治力度,从身体到心灵,从行动到思想,给他们彻底洗个澡,让他们真正脱胎换骨,重新认识自己,真正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