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浪子巡讲“回归经” 最大限度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新生与回报”全省第二届刑释解教人员巡回报告会启动周萌看望报告团成员
核心提示
10月15日,江西省司法厅组织的以“新生与回报”为主题的全省第二届刑释解教人员巡回报告会在南昌启动。由全省各地10名回归人员组成的报告团,将分赴全省13所监狱开展为期4天的事迹报告会。
在启动仪式上,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周萌亲切看望了报告团全体成员,他动情地说:“你们的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生的渴望和追求,最终能够从迷惘中觉醒,拨正人生的坐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我救赎,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精神。”
周萌(中)看望报告团成员
“你们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因为你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一个人跌倒了并不可怕,只要肯努力,依然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据介绍,此次事迹报告团由10名回归人员组成,他们中有回到家乡后成功创业的民营企业老板,也有回归社会后洗心革面,用拳拳之心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的爱心人士。
在启动仪式上,周萌高度肯定了报告团成员的先进事迹,并对此次活动寄予希望。他说:“巡回报告会这种形式很好,既能教育感化服刑在教人员,又能教育启示社会其他人员,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因为你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一个人跌倒了并不可怕,只要肯努力,依然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你们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说明回报社会是人生的更高境界。”周萌说,你们去做报告,对社会很多的人也是一种教育,对其他的还在服刑的,处在迷惘之中的人,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法治社会需要依法办事,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法律惩罚不是目的,它就是要规范社会,引导人们向善、向好,它就起这个作用。希望你们用心去讲好每一场报告,使社会上消极的东西越少,积极的东西越多越好。总之,推进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越多越好,你们正是传递着正能量。
10名浪子江西巡讲“回归经”
失足不能失志,只要我们能反思过错,踏实劳动,告别愚昧无知的过去,抛却内心的愧疚与自卑,就能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
今年45岁的王兵德,是此次报告团的成员之一。在鹰潭市余江县画桥镇创办了当地最大的立体养殖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实业老板。
回想过去,王兵德坦然地说:“2002年,因投资生意失败,经济陷入困局,动起了盗割电缆线的歪念头,最终锒铛入狱。”2006年8月20日,是王兵德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刑满释放,迎来了渴望已久的自由。他狠下决心,出去后要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对得起社会和家人。
南昌县的姜建平,当得知自己当选为报告团成员,激动地写下了一篇2000多字、题为《用真诚悔过和辛勤劳动编织梦想》的演讲稿。他说:“失足不能失志,只要我们能反思过错,认罪悔罪,积极改造,踏实劳动,告别愚昧无知的过去,抛却内心的愧疚与自卑,就能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
如今的姜建平,已经创办了一家主营化工产品的实业公司,还将筹备一家物流公司,“我将优先招聘和自己有同样经历的刑释解教人员,一起用勤劳的双手纺织美好的生活”。
创新职业培训机制直通就业路
以省司法厅为主力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妇联、民政、财政、税务等部门通力营造政策条件,融通帮扶资源的格局已形成
赣江监狱服刑人员熊某,2008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刚入监时,熊某十分灰心。监狱民警让他尝试服装加工的专机岗位,此后熊某积极投入改造中。今年年初,熊某获得减刑机会提前出狱,凭借着在服刑期间掌握的服装加工技能,很快找到了工作。
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处副处长张冬善介绍,为了使罪犯劳教人员出狱所前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能,增强回归社会后的谋生本领,全省监狱劳教单位对1年内即将刑释解教的罪犯劳教人员全面开展了职业培训。在全省21个监所建立了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服装设计、服装加工、家电维修、中式烹饪、计算机操作等20多个实用项目,由监所组织培训,人保部门负责考核发证,财政部门按照每人600元的标准提供经费补贴。监狱劳教单位还主动邀请社会企业到狱所内举办职业推介会或现场招聘会,不少罪犯劳教人员在狱所内就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实现了“一出狱门就进厂门”的愿望。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省有3.8万名罪犯劳教人员接受了职业培训,其中6256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2%,落实培训补贴53.7万元。以省司法厅为主力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妇联、民政、财政、税务等部门通力营造政策条件,融通帮扶资源的格局已经形成。
释解人员重新犯罪率仅1.51%
从监狱、劳教单位出来的“产品”,是健康的人、合格的人——这是我们的目标
2013年2月9日,除夕。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休息时间,将全省监所当天刑释解教的18人全部接送回家,衔接率达100%,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据介绍,在过去由于接茬帮教工作十分琐碎,刑释解教人员出狱所后,很容易脱管失控。为此,我省建立健全了全员必接必送机制。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时,由其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或司法所派员陪同其亲属将其接回;对无亲属的,由村(居)委会或司法所干部负责接回。对出狱所当日无人来接的,由监所派干警负责送回。
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省共有刑释解教7.2万余人,接送率达99.82%,帮教率达97.98%,安置率达93.27%,重新违法犯罪率仅为1.51%。
记者了解到,我省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共创下了六个“全国第一”,即第一个率先研发建设了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数据库;第一个建立了监所与社会“无缝对接”机制;第一个落实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第一个落实了人员接送、半年生活困难补助和企业过渡安置补助经费;第一个出台了对刑释解教人员全部由村(居)委会干部陪同亲属接送的制度;第一个建立了监所、司法局与企业共建安置帮教基地机制。其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称为“江西模式”。
“从监狱、劳教单位出来的‘产品’,是健康的人、合格的人——这是我们的目标。”省司法厅厅长马承祖表示,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教育改造、帮教安置工作,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这是全省贯彻“首要标准”,实现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与社会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的重要举措。
(晏路广 首席记者徐小勇)
·江西抚州临川:激活民间智慧 搭建沟通桥梁
·江西南昌县黄马派出所改进景区警务模式
·江西修水:15个农村社区警务室覆盖城乡
·[视频]江西九江:九九重阳 警民共度重阳节
·江西德兴整合农村治安力量建社会管理巡防队
·江西政法机关鼓角齐鸣奏响服务经济发展强音
·江西政法机关鼓角齐鸣奏响服务经济发展强音
·江西铜鼓:明信片征求意见建议
·江西铜鼓:明信片征求意见建议
·江西通报两起顶风违纪收受“红包”问题
·江西法院:为企业轻装前进除“障碍”
·江西司法厅规定:严禁领导干部干扰刑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