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吴亚励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新的治安课题层出不穷,社区警务工作需要不断升级。只有不断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理念,集群众之智,顺民众之意,不断摸索,总结出有辖区特色的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做好新时期社区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工作面临的难题
传统理念不适应新时期社区警务工作的需要,社区民警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一是部分社区民警对新时期社区警务工作的指导理念及重要性认识不清。
旧有的“重控制打击犯罪、轻预防减少发案”以及“重惩罚违法犯罪人员、轻服务辖区困难群众”等传统社区工作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警务工作的需要。复杂的治安形势,迫切要求社区民警既要有爱民之心,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效调动辖区不同群体自觉加入群防群治。但有民警却认为,社区民警只是个“片儿警”,工作无足轻重,对公安工作贡献不大。
二是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困难较多,保障乏力。
社区警力严重不足。很多地方的公安机关社区民警比例在全部警力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多、娱乐服务场所规模庞大、辖区治安状况复杂多变的地区,尤其显得人手不足、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也很难提高。
社区民警精力严重分散。日常公安工作中,一些安保执勤或非警务任务也常常安排社区民警承担,大量的消防、禁毒、内保等基础信息摸排、数据核对统计等工作,也需要派出所社区民警承担,消耗了社区民警深入基层走访了解社情民意的精力和时间。
社区警务设施不配套。很多地方派出所的社区警务室缺办公场所、缺常规办公设施,一些地方的社区警务室出现“有牌无室”或“有室无人”的现象,社区警务工作流于形式。
三是一些社区民警管理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在面对辖区治安难点和案件高发状况时,部分社区民警仍然只停留在“单打独斗”、“单兵耕田”的旧警务工作模式,没有有效整合辖区各种防范资源、充分利用各方面社会力量群防群治。有的社区民警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指派,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沉入社区发现问题、排查隐患,更没有根据辖区的发案特点和规律开展分析研判。
面对各种外部诱惑,一些民警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常叹“工资收入不高,政治待遇偏低,生命风险最大,工作环境最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政治素质不高,不思进取,不爱学习,缺乏“真心为民,为民解忧”的意识。还有的社区民警认为“有才华有能力的警察,不会长期只做一名无人问津的社区民警”,认为自己“没本事”、“不会混”才会被“埋没”在派出所做社区民警。
对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建议
只有真心爱民、为民解忧,才能做实、做优;只有整合资源、巧借民智,才能做专、做实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拓展社区警务,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笔者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在长期的警务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真心爱民、为民解忧,才能将社区警务工作做实、做优;只有整合资源、巧借民智,才能将社区警务工作做专、做实。
一是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理念。
社区警务工作不仅是派出所在一方派驻了一个“片警”,更是公安机关处于社会最基层最前沿的一个窗口。新的治安工作形势要求社区警务工作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社区警务工作理念,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整合资源,实行群防群治。应该尝试建设多支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以信息灵敏、快速反应为核心宗旨的打防控机制,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化队伍;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及时开展警情分析和研判,有针对性地巡逻防范。
二是提高社区警务工作技能。
社区民警的言行,关系到公安机关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做到“爱心对待群众,为民解忧顺民意;细心对待工作,热情服务应民需;耐心宣传教育,循循善诱消积怨;恒心解决难题,攻坚克难赢民心”。公安机关应“因警而宜”、因材施教,制订系统而详尽的社区民警培训计划,包括提升社区民警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如何与群众有效沟通等。
三是完善社区警务工作建设。
坚持以警力下沉为先导,切实保障社区工作警力。各地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建强基层、夯实基础的观念,大力精简机关警力,不断充实和优化派出所及社区警力,因地制宜,调整充实社区民警队伍,探索建立“1+1”、“1+2”工作模式,即一名社区民警加一名或两名辅警的模式,逐步健全完善“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工作机制。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建立社区警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紧紧抓住重点环节,推进社区警务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了保证社区民警沉得下、留得住,各地公安机关要不断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制度引导,树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待遇向基层倾斜、干部从基层出的导向,为民警扎根基层、干事创业营造环境。
坚持推进社区警务公开化。以警务室为阵地,充分利用警务公开栏、警民联系卡等形式,发布居民安全防范指南、公布预警信息,把触点延伸到广大群众身边,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和联系,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进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将社区中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请进警务室,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化解纠纷。
坚持服务群众常规化、优质化。结合社区实际,着力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拓宽服务领域,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证难、盗窃多等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主动开展为群众代办证件、送证上门、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
坚持把辖区群众满意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根本方向。在日常警务工作中,社区民警应落实案件通报制度,适时征求群众的意见和需求,适时总结和推广群防群治新经验,努力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矛盾和问题,力求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