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系统构建青少年犯罪防范机制

2013-10-16 08:38: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为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我们正在努力编织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保护网。但司法实践反映出,这张保护网仍然存在不少漏洞。

作为刑事法官,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在犯罪人群体中,青少年犯罪人最令人可惜、叹惜和惋惜。目前,犯罪人群体低龄化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80后和90后步入歧途,步入高墙已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团伙犯罪甚至命案中都涉及青少年犯罪人。办案之余不禁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青少年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

从犯罪学角度看,与打击犯罪相比,预防犯罪无疑是更高明的选择。我们一直强调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在犯罪后再进行挽救,效果显然不如在犯罪前进行防范。为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我们正在努力编织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保护网。但司法实践反映出,这张保护网仍然存在不少漏洞。

许多青少年犯罪人都是孤儿或者来自单亲家庭,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家庭教育不良甚至缺失,一些青少年还遭受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层面的防范机制处于失灵状态。有一个青少年抢劫犯罪团伙,其中多人都是孤儿或者来自单亲家庭,在提讯时,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青少年心灵的空虚和冷漠,他们对自己所犯罪行和可能面临的刑罚普遍持无所谓的态度,其中一个小伙子甚至说:“你们快点判吧,我无所谓!”对犯罪的麻木,对生活的淡漠,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人的普遍心理状态。

大量案件反映出,绝大多数青少年犯罪人都是小学还未毕业就辍学在家或者外出打工,受教育程度低。当问及这些青少年犯罪人为何不读书时,答案五花八门,但多数是因为家庭贫困,也有人是不愿受家庭、学校的管束而外出谋生。这些外出谋生的青少年大多从事收入较低的体力劳动,加上理财能力不强,自制力差,一旦面临经济拮据,很容易铤而走险实施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有一个刚满18岁的小伙子,随老乡外出打工,因爱好上网,打工期间将积蓄花光,走投无路后潜入附近的工棚中盗窃,为防止工棚内熟睡的夫妻发现而对二人进行电击,结果导致二被害人触电身亡。道德观念缺位、法制意识缺乏、行为自制力差,是绝大多数青少年犯罪人给人留下的印象。

从社会的层面看,现阶段我国的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社会管理尚未延伸到各个角落,许多社区尚不具备邻里守望、自我管理的能力,违法犯罪仍有一定的滋生土壤。青少年在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情况下,一旦步入社会,极易沾染各种社会不良风气,或出入网吧沉迷于网络,或拉帮结伙寻衅滋事,或沾染上毒品不能自拔,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迷途。

实践表明,青少年一旦脱离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和管束,也就离违法犯罪不远了。因此,为了有效地防范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层面入手系统地构建青少年犯罪防范机制。

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孤儿或者来自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发挥应有的“生活照管”职能,不能放任不管任其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农村的村庄还是城市的社区,对于孤儿或者单亲家庭的青少年,都要登记备案,定期了解情况,如果发现此类青少年的生活或者教育面临困境,就应当及时介入,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此类登记信息要注意保密,避免给青少年及其家庭造成负面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大量青少年犯罪人都很少接受教育,教育的匮乏是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辍学问题不容小视。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整体教育水平,有必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试行九年制强制义务教育,即,要求适龄青少年必须在学校接受基础义务教育。对于家境贫困的青少年,有必要建立专项基金确保其有条件上学。让学龄青少年安心在学校读书,既能提高全民素质,又能对其进行有效管束。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制教育要从学校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青少年终究要走上社会,我们不仅要努力为他们保留良好、宜居的自然环境,也要为他们创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消除社会治安死角,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能力。面对当前大量青少年成为城市打工群体的现状,有必要探索针对性的违法犯罪防范对策。社区和用人单位要制作详细的外来人口档案,用人单位要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对于可以从事法律允许职业的青少年务工者,用人单位要通过工会等组织加强教育管理,关心青少年务工者的生活,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对于曾因违法犯罪受到打击处理或者接受社区矫正的青少年,社区要强化帮扶教育,避免再次犯罪。对于社区内出现的青少年帮派或者团伙,要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及时进行说服教育,消除犯罪隐患。令人担忧的是,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数社区的管委会、治安志愿者等制度仍处于雏形阶段,尚不具备对社区内青少年进行教育、管束、帮助的实际能力。因此,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建设规范、有序的社区,强化社区内部的管理职能,发挥社区在预防犯罪方面的积极功能,是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谐中国的社会结构基础。(刘静坤)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吉林白城落实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探析
·广东启动预防青少年犯罪"阳光行动"
·青少年犯罪为何同案不同判
·福建上杭法院完善《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青海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召开全体会

·青海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召开全体会
·河南许昌县法院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责任难逃的该是谁
·安徽:做好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河南新蔡:四项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陕西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 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