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宁波市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12月,是浙江省首家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培育孵化、能力建设、评估指导、登记年检等全方位服务和专业化支持,促进社会服务要素的有机集聚和社会组织的集群发展。 中心致力于构建集“服务、协调、管理、预警”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协同服务管理体系,在全区形成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居委会三级组织网络。截止目前,中心已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培训交流和专业支持近30次,受理居民有关社会服务的热线求助200多次,求助办结率100%。 | |||||
![]() | |||||
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后,按照“政府扶持、民间运作、专业管理、三方受益”的运作模式,下设四个部门:一是资源开发部,主要是拓展社会组织网络,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企业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为社会组织和义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二是项目管理部,主要是以福彩公益金作为公益创投基金,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项目,并对公益创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三是信息服务部,主要负责运作社会组织服务信息平台,促进服务信息的供需对接;四是项目运作部,主要是为处于孵化期的公益创投项目或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助其发展壮大。 | |||||
搭建平台:孵化”社会组织 海曙区试点建立的浙江省首个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借鉴“创投”理念,以“公益创投”的创新机制,通过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像“孵化”高新企业一样“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为了能够把这些民间组织孵化出来,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项目运作部,为这些公益创投项目单位提供办公场地,同时,每年,公益福利金支持公益创投基金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益项目让7万多人受益 为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更好地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还充分利用这一枢纽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了以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和社会工作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创投活动。今年以来,该服务中心面向各个专业社会组织和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征集了90份项目申请书,经过评审,61个公益项目分享了海曙区政府提供的144.5万元公益创投资金。这61个公益创投项目内容涉及“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服务项目,预计直接受益人数达1.5万,间接受益人数达6万。 反映社会关切:传递政府和百姓的声音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还承担着政府、社区组织、居民之间的‘传声筒’,为这三者服务。 中心举行政策咨询会、听证会,及时向社会组织和市民传达讲解各项社会政策,以宽松、平等的形式使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市民进行对话和交流,听取社会组织和市民对政府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民情民意也会通过中心传递到政府部门,中心将整合专家力量,每年进行课题研究,对政府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提交政府有关部门。 [详细] | |||||
![]() | |||||
| |||||
整合社会资源 防范社会问题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就是要发挥政府资源整合的能力,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来预防和化解社会问题,避免重蹈西方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和犯罪同步高发的覆辙,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与长治久安。这对于转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角色,破解新时期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难题,是一项实质性的创举。 满足多样化需求 提供公共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政府的公共服务最大公益化原则,则要求把公共财政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 这就需要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搭建一个“民管民”的服务管理枢纽平台,实践证明,这些社会组织不仅给了辖区内的社会组织一个家,增加了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而且孵化或扶持了一些社会急需的社会组织,成为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的助推器。 发挥社会组织优势 化解社会矛盾 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组织能够与政府优势互补,协助政府将服务渗透管理,将管理寓于服务中。社会组织可以在各类健康活动中提升人的幸福指数,消除消化不良社会心态;又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信号,早觉察,早处置,可以避免局部矛盾酿成全局性冲突;在社会冲突发生以后,社会组织又可以充当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的角色。 拓宽群众参与 让社会真正运转起来 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让社会运转起来。宁波市海曙区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表明,让社会运转起来,不是政府或社会单方面的事情,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有效对接贯通、良性互动的过程。海曙经验既体现了社会建设的区域先行,更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未来和方向。 [详细] | |||||
宁波市海曙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第一,从制度上赋予社会组织发展的合法性,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推动基层社会组织由“无序发展”走向“有序提升”;第二,以需求为导向,重点培育公益性和融合性组织,拓展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多样化格局;第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常态化,并带动公众主动参与,形成政府行政力量与基层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第四,通过社会组织吸纳不同意见和建议,畅通多元沟通渠道,成为政府与公众的联系纽带,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 | |||||
![]() | |||||
| |||||
结语:宁波市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宁波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项目,自2010年投入运营以来,坚持“培育公民意识、分享公益理念、创新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精神、文化和生活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民生服务领域和项目,做好“小组织服务大社会”这篇文章,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项目,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调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等工作。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吸引培育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矛盾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发展壮大社会服务管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基础力量。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的优势,吸引、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矛盾纠纷化解。要发展社区工作者、义工等社会志愿者队伍,打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社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