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刑事审判承担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能,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在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中肩负重大职责。人民法院要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刑事审判工作的目标任务,不断坚持、发展和完善这次会议总结的六条宝贵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刑事审判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法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刑事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破解制约刑事审判工作发展、影响刑事司法公正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刑事审判工作科学发展。 【详细】 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 孟建柱强调,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落实依法从宽处理的规定,减少社会消极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周强强调,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严厉打击杀人、抢劫、绑架、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要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要坚持好、发展好“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进一步推动落实被害人救助制度。要立足审判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依法处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 |||
![]() | |||
推进刑事审判工作科学发展,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依法办案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刑法、刑事诉讼法是刑事审判的最主要依据,近年来“两法”修改幅度比较大,各级法院要深刻领会立法精神和具体规定,依法公正审理案件。要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疑罪从无规则,对那些“定放两难”的案件,决不能为找出路而降低标准、勉强定罪,切实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和司法权威;要坚持平等对待控辩双方,保证双方在法庭上享有均等的诉讼权利和机会,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适用法律上一视同仁;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法院领导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依法办事,建立健全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机制,上级法院要理直气壮地支持下级法院公正办案。 【详细】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刑事案件审判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孟建柱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本原则,健全预防和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确保正确执行法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刑事案件审判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严格贯彻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确保刑事司法公正 周强指出,要严格贯彻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确保刑事司法公正。进一步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司法理念,牢牢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纵不枉;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上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确保案件得到公正裁判。要建立健全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机制。各级人民法院领导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依法办事,上级法院要理直气壮地支持下级法院公正办案。要坚持证据裁判,严格把握证明标准,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做到证据确实、充分,依法排除非法证据。要坚持最高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切实做好冤假错案预防纠正工作,匡扶社会正义,发挥依法纠错对于推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的正能量。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对影响较大、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全面公开案件审理过程,以司法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 |||
| |||
推进刑事审判工作科学发展,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态度。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规律可循。因而,在刑事审判中,也必须尊重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识;在刑事政策选择上,要坚持宽严相济,打防兼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确保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可控;在案件事实认定上,要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依靠证据,且做到确实、充分,不主观臆断,不轻信经验,不心存侥幸,防止用“两个基本”代替证明标准;在审判管理上,要抓住刑事审判工作特点,完善刑事审判质效评估体系,坚决避免唯数字论、唯指标论的不良导向,防止因指标设计不科学影响审判质量和效果。 【详细】 深化刑事司法改革审判公开 孟建柱强调,要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刑事司法改革,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健全案例指导制度,深化审判公开,推动公开生效裁判文书,进一步提高刑事司法公信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 周强强调,刑事审判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各级人民法院要抓住有利时机,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刑事司法改革,为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要按照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把握机遇,积极推进相关改革,确保取得实效。要完善刑事审判权运行机制,推进审判组织改革,科学界定合议庭、审委会的职责,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规范司法行为,把好刑事案件质量关。 | |||
| |||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司法作风好的刑事审判队伍 孟建柱强调,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问题为突破口,以司法理念、司法能力、司法作风和廉政建设为重点,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刑事审判工作水平,为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强强调,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司法作风好的刑事审判队伍,是做好刑事审判工作、确保刑事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证。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刑事审判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领导干部和干警要勇于担当。要不断提高刑事审判干警驾驭庭审、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裁判说理的能力;要深入基层,增加社会阅历,丰富社会经验。要加强司法作风和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加强刑事审判力量建设,提升刑事审判干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 |||
结语:推进刑事审判工作科学发展,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必须保持理性头脑。对待犯罪要有理性。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大局总体稳定,但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传染性强,化解难度不断增大,对刑事审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对此,每一个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都要有足够的警觉和心理准备。对于已经发现的错案,要实事求是、态度坚决,发现一起纠正一起。要通过依法纠正错案,匡扶社会正义,使依法纠错、完善错案防范机制成为推进公正司法、保障人权的正能量。对待舆论要有理性。刑事案件与公民的名誉、自由、财产乃至生命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息息相关,因而受到群众广泛关注,也易成为舆论炒作的热点。要总结借鉴重大敏感案件审理过程宣传工作的经验做法,既不能对舆情无动于衷,也不能为舆情所左右,要早作预案,及时发出正面的声音,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公众误解,为法院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