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人均生产总值在宁波率先突破2万美元,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发展了,那么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怎么满足呢?宁波市海曙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建81890求助热线等,满足了群众需求,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海曙区现有社会组织1462家,参与人员9万人。”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裘丽萍说,该中心成立于2010年12月,是浙江省首家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培育孵化、能力建设、评估指导、登记年检等全方位服务和专业化支持。
据了解,该中心致力于构建集“服务、协调、管理、预警”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协同服务管理体系,在全区形成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居委会三级组织网络,区级层面,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相互交流、孵化、登记和项目运作等全方位的服务;街道层面,建立社会组织联合会,承担街道社会组织发展的计划实施、专业指导、资源整合等职责;社区层面,在社区居委会的主导下,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有序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居委会均是登记的社会组织或法定组织。
裘丽萍说,我们中心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公益创投。中心至今已出资446万元资助了305个公益项目。二是孵化培育。为公益组织提供场地设备、系列能力建设培训等孵化服务,并按照《关于促进海曙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扶持意见》对其进行三年最高可达25万元的补贴和奖励。三是三级联动。依托三级网络,一方面“以民管民”,另一方面,“以民为民”,从而把社会组织在改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深度地解放出来。
在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外,早在2001年8月18日,海曙区还创建了81890求助服务中心。
81890,是宁波话“拨一拨就灵”的谐音,由宁波市海曙区委、区政府投资设立,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公共服务实体之一。旨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胡道林介绍说,目前,81890开通23个电话座席,24小时服务,日均受理3000余件。至2013年8月共为市民解决求助事项660万余件,办结率100%,市民对求助结果的满意率达99.87%。81890在全市成立了9个分中心,实现全市范围内统一平台、统一号码、统一数据库。这几年,81890紧贴群众的生活,根据群众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由81890呼叫平台逐年拓展了81890失物招领中心、81890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等62个服务功能。
胡道林欣慰地说,该中心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政府创新奖”等150多项荣誉。商务部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分别向全国推广学习宁波“81890服务模式”,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应用该模式,今年浙江省将该模式应用到全省的县、区级。(张庆水)
·北京市昌平区社会组织第二次评估正式启动
·宁波市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社会组织在行动 消防知识送娃娃
·社会组织建设需要法治化
·简政放权下的社会组织改革
·[聚焦]简政放权下的社会组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