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上网或是发短信进行留言咨询,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反映问题并及时查询办理进展。江苏省淮安市推出“阳光信访”电子信息系统,创立了受理投诉、便民查询、主动反馈、监督管理“四位一体”信访工作新模式,拓展了信访受理渠道,提高了处理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据介绍,“阳光信访”实施以来,全市信访形势明显好转,连续7年信访总量保持下降趋势、连续7年信访工作综合排名处于全省前列、连续7年没有发生大规模有影响的信访问题。
信访事项办理实时查询
信访群众从开始上访到信访事项办结,平均要来访5次至6次,边远乡村信访群众来回一趟要1天至2天,花费上百元,信访接待部门也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接待来访者。
而“阳光信访”系统建成后,群众除了通过写信、走访等方式提出诉求,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和远程视频等方式反映问题,边远农村没有条件的群众还可以由当地信访服务场所代理投诉,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反映的信访事项,都会即时进入系统,真正做到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方便说话。目前,淮安市电子网络访占信访总量比重已上升到49%。
信访难,既有态度问题,也有信息问题。“以前,群众信访后无法及时得知处理情况,只能奔走于各部门询问,很多信访群众在来回折腾中产生了对立情绪,导致小事变大、越级上访。”淮安市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群众只要上网、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输入信访事项查询号,就可以得知问题处理情况,减少了群众往返奔波询问之苦。
目前,淮安9个县(区)、147个乡镇(街道)和400多个职能部门已经全部纳入系统。
全程透明提高办理质效
“阳光信访”系统不仅拓展了信访受理渠道,还对处理过程来了个“全景式监控”———通过在所有乡(镇、街道)和重点涉及上访的部门安装客户端,将信访问题输入系统,处理进展情况即时载入系统。从受理上访一直到办理结束,整个过程始终处于“透明”状态。
现在,全市初信初访一次办结率已从过去的75%提高至86%,重信重访占比已从过去的22%下降到9%,信访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由45天缩短为35天。
近年来,淮安不断增加“阳光信访”系统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搭建互动平台。在系统中设立了人民建议征集功能模块,搭建民情民意“直通车”,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建议,有效汇集民智推动发展。今年以来,在新时期淮安精神大讨论等活动中,通过“阳光信访”系统就征集到有价值意见建议2200多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同时,淮安有关部门在系统中开发民情预警分析研判功能,关注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的社情动态,实时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18大类110小类信访问题进行监测,自动统计分析、预判趋势,更加方便党委、政府掌握民生热点、找准工作重点,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记者 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