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警灯工程”,使其成为街面警务落脚点、治安管控切入点、打击犯罪的增长点和为民服务的新亮点;加强社区警务室软、硬件建设,打造一批精品警务室;利用微信、微博等时下潮流新方式,开展“微”警务,建设贴近时代潮流的警务模式同时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强化公安服务职能、出重拳打击经济违法犯罪,净化温州金改环境……近年来,温州市公安局不断深化、创新着基层警务工作机制,践行着“枫桥经验”在温州的探索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80后”龙湾蒲州派出所社区民警廖孙敏、大力提升民生警务的瓯海娄桥派出所等一大批“枫桥式”的警察和警所。
前不久,温州警方更是提出从促进经济发展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环境、高效政务环境四个方面优化入手,进一步立足基层基础,贴近老百姓,开展警务工作,为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护航,用熠熠金盾护卫经济雄鹰振翅高飞,力求以实际行动争当温州新一轮赶超发展的排头兵。
温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黄宝坤表示,“枫桥经验”起源于公安工作,50年来紧扣走群众路线这一根本,不断和时代契合,丰富着内涵。为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温州警方依托“枫桥经验”的创新和发展,构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为全市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平安答卷。
只要百姓平安,民警甘心“压力山大”
老百姓最需要一支怎样的公安队伍?答案很简单———秉公执法,打击犯罪,维护百姓安全,既是百姓的守护者,又是群众的贴心人。能维护一方稳定,能荡涤社会污浊,能给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在温州,老百姓真切感受到身边的治安岗亭越来越多,警灯越来越亮,夜行的时候心里踏实了;藏污纳垢的场所少了,生活环境清新了;各大媒体有关市公安局重拳出击、打击各类犯罪的报道密集了,对罪犯的震慑力加强了……温州市公安局采取“严打、严防、严管”的基本策略,开展治黑、治乱、治赖、治闹等“四治”行动,做到命案必破、重案快破、财案多破、黑恶必打,有效平抑了突出的治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恶性、重大案件的发生。
温州市公安局要求,每个县(市、区)公安局和每个派出所每周都要针对案件打击防控进行排名通报,连续两周排名靠后的,相关责任人要被约谈。辖区治安亮红灯,派出所所长就地免职,分管公安局长也要承担连带责任。这一系列倒逼机制和举措,对公安自身来说是增加压力,对全市市民来说却是提升了满意度。
今年6月下旬以来,温州市公安局把“两抢”案件作为第一案件来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两抢”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
“六防工程”打造平安无疏漏
辖区社会治安基础管理情况以智能地图的形式清晰呈现在屏幕上,随手划出一个管理区域,里面的房屋道路结构组成、居住人员身份信息、人员从业成份明细、场所行业分布位置均一目了然。瓯海区娄桥派出所秀屿社区民警杨麟铭说,有了这张智能地图,辖区的治安管理情况犹如在自己的掌上电脑一样,一切将了如指掌。娄桥派出所所长陈昌介绍:“如今任何人只要到娄桥街道来过,就会留下‘身影’,这得益于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治安管理成效非常显著。”今年8月19日,娄桥派出所获得了“全省公安机关枫桥式派出所”荣誉称号,并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社区警务管理创新是温州警方打造立体防控体系“六防工程”的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健全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温州市公安局还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公安机关在职员工超过200人的规模企业、市场(商场)及重点行业协会配备兼职调解员,负责单位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上报工作。
今年7月2日,一家企业向辖区派出所反映,入夏以来,员工因小矛盾、小纠纷引发吵架、打架事件有所增多,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7月5日,派出所在企业内部设立民警联络点,掌握人员信息、纠纷调解、隐患排查和消防自查,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结合温州市“乡镇撤扩并,村级组织转并联”的契机,温州市公安局在全市构建起一张集人防、技防、巡防于一体的治安防控网,目前已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点32698个,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互控的点位29593个,居全省第一。整合企事业单位内部、居民小区的监控达18万余个,建设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温州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仅让当地老百姓倍感安全,更在全省树起标杆。今年4月27日,温州市公安局在平安浙江建设工作会议上,就此作了典型发言。数据显示,温州市刑事发案、命案连续三年同比下降10%以上,路面抢劫抢夺案件连续三年下降25%以上,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精品警务室”优化基层警务
宽敞整洁的居民接待厅;集中了物防、技防等高科技设备的体验室;纠纷调解室和社区居民减压室……温州龙湾区公安分局蒲州派出所的元庄警务室位于温州高新科技园区,辖区有众多企业。虽然只是个警务室,但办理证件、防范宣传、纠纷调解、服务企业等派出所才有的一些功能,它几乎全都具备。
在警务室的一楼,居民不仅能够观看指纹锁、刷卡锁、无线遥控锁、电子猫眼门锁等各种防盗锁具的展示,还能通过模拟警情体验24小时无死角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警务室的二楼是调解区和舒压区。社区民警廖孙敏说,之所以将这两个区域相邻,是考虑到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舒缓双方情绪。几天前的凌晨3点,廖孙敏接到一个电话,原来辖区一对关系紧张的婆媳又吵架了,还动了手。小廖赶紧到“矛盾婆媳”家,将双方带回了所里。因为是深夜,小廖先让老人到舒压区躺着,听音乐,然后做起了媳妇的工作……到了早上7点,婆媳达成了初步和解。
作为龙湾警方打造“精品警务室”试点之一,元庄社区警务室是龙湾乃至温州全市最具特色的警务室之一,也是“枫桥经验”在温州市基层派出所实践的成功样本。此外,廖孙敏还是全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派出所民警。
平安工作“上线”,数据多跑群众少跑
手机上轻轻一点,路况信息、违法情况一览无遗。今年10月10日,手机版“温州交警”上线试运行,市民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获取本地最新交管资讯,还可以直接处理交通违法行为。
近年来,温州警方不断加大科技强警投入,强化基础建设,大批的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被应用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领域,在预防打击犯罪、改进公安管理、提升服务效益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交管、派出所、出入境等多个部门的办事功能都已经“上线”提供一站式服务,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从手机上实现微信处理轻微交通事故、临时居住证等在线办理。
在鹿城滨江街道蒲鞋市社区,每天晚上7点,“警灯工程之家”微信群就开始热闹起来。这个微信群由街道书记,派出所长,社区民警和义务巡逻队员组成,每天发布案件预警,防范常识,实施每日巡防工作微信群签到制度,对巡逻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通过手机摄像上传到微信群里,大家一起督促改进。横河社区居民徐女士说,她是几十年的老住户了,如今明显感觉到派出所的治安工作从以前的被动应对改变成如今的主动出击,生活更安心了。
为了全力打造公安政务公开、服务民生和警民互动的“指尖上的警务”新平台,温州市公安局先后建立了“平安温州”微博和微信群。其中于今年6月成立的官方微信“平安温州”(微信号:wzga-110),成为居民们与民警实时对话的快捷通道。目前,“平安温州”已顺利加入全国公安政务微信协作联盟,成为我省首家地市级公安局会员单位。今后,联盟内的警务智库团队的专家、教授还将为“平安温州”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为更好地实现警务工作贴近和服务群众,温州警方一改以往单纯邀请市民参加警营开放日的做法,不仅邀请各县市级公安机关“一把手”参加微博访谈,还在网上全程直播每一次警营开放日的活动。截至目前,系列活动已组织开展7次,参与互动网民总数累计超过5万人次,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各类留言、评论、点击超过10万人次。(作者:曹志男)
·图解:“枫桥经验”如何实现矛盾不上交
·图解“枫桥经验”
·浙江温州公安践行“枫桥经验”强警为民
·法治让“枫桥经验”更具魅力
·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侧记
·孟建柱: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