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好书推荐

《纠结的中国人》:化解死结舒缓心结

2013-10-09 17:00:2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民警荐书

——推荐人——

江西省上饶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董丽君

——推荐理由——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中国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供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文化学者臧一民笔下的《纠结的中国人》第一次把国人最难以启齿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喊了出来。著名评论家张颐武直指本书“点明了纠结,找到了症结,化解了死结,舒缓了心结,编织了中国结”。

——内容简介——

作者希望通过此书向读者展示我们的文化是如何作用于每个个体,让我们变得丑陋;亦通过对文化的批判和挞伐,找出我们民族的根性,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本书的立意不单是批判,更是为了新生。在每一个章节中,列举了许多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人物思维的深度解读,找到他们思维的基础点,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启示,使我们明白,我们一直维护的传统,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只有搬开这石头,我们才能够走出去。

——读后感—— 作者从梁山老大宋江带领旗下兄弟接受朝廷招安的故事谈起,揭示了中国人意识里一种根深蒂固的趋同属性:即认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应该是一样的。乍一听,很多人都会摇头,紧接着会大抒其抒自己对人性和社会多元化的理解,但那些个真实的感受却不容我们继续辩白:

比方说,我们在某家饭店吃到一盘很美味的菜肴,很自然地,我们就会推荐身边的人有空也去尝尝,兴许还会主动带上朋友去光顾。等那道菜上桌,我们会热情地邀请所有人都品尝一遍,然后睁大眼睛用期待的目光瞅着他们,希望得到他们的赞赏。若众人说好吃,我们便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如释重负之余还会语带娇羞地说:“你看,我没骗你吧,这道菜确实不错。”可要是朋友说:“这道菜没什么特别呀,很一般。”我们定会意兴阑珊,觉得对方不够友好,不给自己面子。就这样,因为在一道菜的品鉴口味上话不投机,我们对自己的朋友心生不满,至少在那顿饭的时间里他把我们给“得罪”了。

我们好像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纵使理智上明知人与人之间必有差异。不然我们怎么会极力向身边的人推销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习惯、甚至处世方式,且乐此不疲,屡败屡战。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存在差异,那必定是有一方出了问题或是不正常。其实,若这么想,最不正常的该是我们自己。

“中国人大都没有自我。对我们来说,找到跟自己有着相同爱好或相同思维方式的人是我们存在的基础。”话虽尖刻,却不夸张。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不少人自步入职场之日起,便忙于钻营拍马、拉帮结派,削尖了脑袋要往上“爬”;安守本职、恶繁悦朴者反而被视为“不上道”甚至于“没出息”。于是后者为了洗脱“假清高”的嫌疑,主动向前者靠拢,追随他们一道在各色名目的饭局、牌局中“广结良缘”。他们虽似陶渊明“少无适俗韵”,却不见前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胸魄与果决,而是被一种叫做“和合性”的东西驱使着,走上了一条“大家”都在走的路。说白了,我们中的很多人缺乏自我意识、缺乏独立精神,总是在寻求外部的认同,殚精竭虑地搜寻一个能接纳自己的圈子,以满足内心对“归属感”的渴求。在这种文化气场下,我们体现自己价值的方式就是和别人进行比较。若比较之后赢了,便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可一旦输了,便又如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只有活得比别人好才算成功,而比别人好的标准无非就是物质、权力或者影响力。如果这些都比不过别人,单比别人快乐是算不得成功的,充其量是心态好懂得自己找乐而已。

——精彩摘录——

这就是我们的典型思维,一种在矛盾的文化中酝酿出的纠结,总想让别人理解自己,但又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真正意图。这种思维直接导致了我们整体的精神错位,它让我们变得异常虚伪,总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各种迷雾之中,平添了许多的麻烦,但我们又从来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认错岂不是说自己不如别人吗?那怎么行?不行,坚决不能认错。他们永远想不明白,做了一件明显错误的事情而不认错的时候,形象反而更差了,因为这等于又犯了一个错误。但当事人是不这么认为的,他们只觉得,自己承认错误才是犯错了,自己不承认的就不能算,即使再多的人说也不能算。

没有自我意识的人绝对是短视的,他们做一切事情都有很强的目的性,是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如果这个过程中,他们恰巧帮助了别人,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甚至有的就会在内心美化自己,以为自己是真的为了帮助他人,而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已。这时候,他们就会给自己带入一种强烈的恩人情怀,会自觉地认为别人该向自己感恩。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