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不少关注精神扶贫的“新公益”项目纷纷亮相,幸福理念弥补了传统慈善模式的空白,也彰显出我国公益事业正在朝着更为丰富的层次迈进。
据与会专家介绍,“新公益”倡导三大理念,一是强调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并举,二是强调将天人合一的系统性思维方式用于发展与减贫,实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益事业的可持续性,三是强调“爱心传递”和“授人以渔”的慈善主题,通过对社会企业的孵化和支持来实现对公众能力的赋予和大众的参与。
在第二届慈展会上,有关“幸福”的精神扶贫项目崭露头角。从无偿提供心理咨询和社工服务的广东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到陕西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组织的“精神文化扶贫促进生产力发展”,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幸福新公益”的含义。
不过,我国精神领域的公益空白仍有待进一步填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近日发布了《2013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排名93位,而这与中国GDP排名第二和外汇储备排名第一的经济地位形成了巨大反差。
北京大学中华文化与社会责任研究所总顾问刘丰说,过去10年,中国的公益慈善行业在扶危济困方面,满足了部分弱势群体的物质需求,但离促进人类福祉的公益本质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有“公益”概念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让人们的幸福指数得到实质提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