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法治文化

注重警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2013-10-09 15:14:0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大家谈

夏延民

如果在社会上做一个关于警察形象的调查,很多人一定会给出这样的评价:执法过于严厉、缺少人情味,等等。笔者以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警察职业决定的,也是法律赋予警察一种威严所致。部分警察认为自己就应该在工作中保持严肃的态度,不然无法彰显法律的尊严和威慑犯罪分子。而恰恰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警察在与群众交往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解,以为警察很牛或者服务态度很差。其实这不仅跟警营文化有关,也与警营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融合有很大关系。

警营文化要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使民警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使执法、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文明。要着眼新时期警察职责,有目的地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而这种塑造过程,就必须靠警营文化充满人文关怀的、和风细雨般的影响。对于吹、拉、弹、唱、书法、绘画、诗词、摄影等这些载体和形式,必须赋予其警察文化的内涵,也就是爱岗尽责、无私奉献等等,如此,才能使警营文化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说到底,警营文化是脱胎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形成固有文化形式的同时,又自然寻求与社会文化的融合。这就是要求警营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说得形象点,就是警营文化不但要在警营形成积极向上、凝聚人心的文化“软实力”,也要走出去,让社会在优秀的警营文化作品中,不知不觉地认同警察的工作。

近几年,反映警察队伍的电影、电视剧不多,仅有的几部社会影响力也乏善可陈。而对警察的执法工作,社会上往往会有负面评价。警察工作很辛苦,事情没少干,为什么出力不讨好?这固然与社会利益观的改变、与个别警察的执法不当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警察文化与社会文化很好地融合,没有让人民群众从“软”的警营文化中获得足够的心理认同感。当年的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令多少少女把绣球投给了警营?而这样的现象如今已经难觅。

打造具有强大“软实力”的警营文化,需要全体公安民警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内塑造积极向上、热爱本职的警察队伍,对外融“冰”破“歧”,树立群众认同的警察形象,最终借用文化之力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达到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