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从“枫桥经验”到平安浙江

2013-10-09 08:16: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始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为本,坚持发展和平安并重,在跻身经济大省的同时,正在努力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省份

    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和发展了“枫桥经验”,为浙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2004年5月,决策之初,浙江省委即成立了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省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市、县两级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10年来,省委书记从习近平到赵洪祝,再到夏宝龙,历经党政换届、人员变动,但前任给后任打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始终如一地把建设平安浙江作为第一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

    夏宝龙说,建设平安浙江近10年来,全省各级党委都建立起了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制度,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党政主要领导手中都必备两张报表,一张是经济报表,一张是平安报表。

    浙江省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不及全国人均量一半,资源匮乏。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一地处东南沿海的资源小省却如火山爆发,改革活力喷涌而出,创造了全世界为之惊叹的经济发展奇迹。全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浙江占25席;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占144席,均居全国首位。

    创造经济奇迹的是人民群众。从“胆大包天”王均瑶到“汽车疯子”李书福,从全国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到中国首富宗庆后,从中国第一座龙港农民城到世界最大的中国义乌商品城,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改革发展、开拓创新、全民参与、英雄辈出,为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经验和民间答案。

    令人欣慰的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对自下而上的自发改革创新一直持默许、宽容、鼓励、支持态度。因为他们深知,浙江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唯有改革,唯有放手让群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闯出一条致富路,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回眸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史,浙江省的经济报表上始终没有脱离一个“民”字:财富民有,大批普通老百姓拥有房产、汽车、存折等财产,跻身有产阶层;经济民营,500多个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充满生机,上千个城乡专业市场蓬勃发展,99.8%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成果民享,老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分别下降至34.6%、37.6%,进入相对富裕状态,家用汽车拥有率每百户城乡居民分别达到了33.7辆和13.4辆,均居全国前列。

    民富则省强。2004年至今10年来,浙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万亿、2万亿和3万亿元三道大关。10年前,浙江经济总量还不到7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还不到2000美元。而到了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3460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3266元,突破1万美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利为民所谋。10年来,浙江省始终把富裕、安定视为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富民和安民作为自身的政治责任,一方面,坚持民本经济,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做大“发展蛋糕”;另一方面,坚持民生至上,千方百计公开、公平分配好“发展蛋糕”,努力让老百姓“吃”得安心、放心、舒心,努力让最大多数社会群体成为改革受益者。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说,“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这是浙江省的三条民生底线。不管怎么发展,必须坚守这三条民生底线。近年来,省财政每年7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每年梳理出为民办实事十方面大事,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展市场经济,浙江省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建设平安浙江,浙江省同样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

    湖北籍孕妇李香花暂住在舟山衢山岛高涂社区,丈夫出海捕鱼,只身一人在家,深夜突然肚子疼,惊慌之中,按照大门上张贴的联系号码拨打了求助电话。10来分钟后,网格服务队的计生员、妇女主任相继赶到,稍作应急处理,迅速将她送往医院,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

    “千岛之城”舟山位于东海碧波之上,2008年8月,该市探索出了海上“枫桥经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将100到150户家庭划定为一个网格,以基层党员干部为骨干,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等参与,每个网格相应建立起一支服务团队,依靠当代信息技术,进行全天候、点对点服务管理,在基层织起了一张张社会服务管理网。

    学习推广舟山做法,现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已覆盖浙江省所有农村、社区,把政府服务延伸至社会肌体的最末梢,使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2008年8月,打铁关社区退休老干部王义毛等5人自发成立和事佬协会,调解邻里间矛盾纠纷速度快、效果好。杭州市及时推广,如今,和事佬协会已遍布杭州市城乡所有社区、村,成为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草根力量。

    慈溪市民营经济发达,外来流动人口100余万人,是浙江省外来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2006年4月,五塘新村自发成立了和谐促进会,吸纳新老居民代表共同参加,发挥地缘相近、语言相亲优势,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新老居民和睦。现在,全市347个村级和谐促进会遍布慈溪城乡,还获得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奖。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首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为平安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最需要做什么,最亟待改变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说,总结基层探索创新,近年来,浙江省及时推广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治安动态视频监控联网、110社会应急联动、81890公共服务平台、律师进社区等做法经验,一些特色工作还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富则境安。走群众路线,“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刑事发案率、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信访总量4项主要指标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9年上升,浙江在成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同时,也正在成为老百姓最具平安感、幸福感的地方之一。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浙江法学专家畅谈“枫桥经验”的传承发展
·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中推进浙江司法行政工作
·浙江检察机关履行职能发展“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经验上升为制度 推动法治化建设
·“枫桥经验”的检察样本

·“枫桥经验”的检察样本
·由乱到治“天台范本”诠释枫桥经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