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动态

合肥:“法治之花”绽放大湖名城

2013-10-09 11:14: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文艺调演、江淮普法行

    内容摘要

    当下,合肥正奋力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法治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不断向前推进。2013年6月24日、8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和省“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组分别来到合肥检查和督导,均对合肥“六五”普法开展和推进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1年9月,合肥在“四五”、“五五”两次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的基础上,高位启动“六五”普法,市委、市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以下称《市“六五”普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在“六五”普法动员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一语道破法治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合肥过去城市规模比较小,人口比较少,但近几年人口集聚速度非常快,中心城区每年增加20万人左右,城市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这个城市仍然任重道远。一个城市的管理,如果仅仅依靠严罚重管,短期内肯定有效果,但从长远来讲,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和人文素质才是治本之策。所以,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加自觉地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

    时间如白驹过隙,眼下,虽然合肥市“六五”普法的行程刚刚过半,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已足以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骄傲!

    如今,在合肥,深化法制教育,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文化已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休戚相关,密不可分:

    偶有闲暇时,你可以在法制文化广场,猜法制灯谜、赏法制书画;你可以观看到精彩的法制文艺晚会,甚至可以大胆地“秀”出原创的法制节目……

    遇到法律难题时,身边的社区律师会为你“望闻问切”,解“疑难杂症”;陷入纠纷时,社区的和事佬会耐心地为你讲法说理,解疑释惑;家门口的法制橱窗,还将为你速递新法新规……

    在合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有网络学法、任前考法;企业和职工有律师服务、专家顾问;青少年有法制社团、法制课堂……

    “六五”普法以来,合肥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普法品牌,亮点纷呈:在安徽手机报开设《合肥普法天地》栏目,每周一期,成为首个覆盖全省的法制手机报;巢湖北岸的中庙渔港普法站是全省首个渔港普法站;安徽省首部普法动画系列片《普法小先锋》喜获全国法制动漫作品优秀奖。

    从2011年9月至今,合肥的法治建设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实奏响了荡气回肠的华美乐章!

    古老庐州,历史悠长;大湖名城,法治花开。

    “普法使者”送法进万家

    说起安庆路派出所民警孙辉,安庆路幼儿园的师生们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孙辉是这所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每个学期,孙辉都会去这所幼儿园为师生们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孙辉告诉记者,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交通、饮食、用电、用火安全等,要把安全防护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给小朋友们,让他们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孙叔叔教我们认识了很多交通标识,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让我们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大班的舒一诺听了一堂安全教育课后,受益匪浅。

    孙辉只是合肥市诸多“法制副校长”的一个代表。如今在合肥,全市1400多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六五”普法的对象是谁?《市“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宣传,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如此众多的人群,特点各不相同,如何因材普法?合肥市大胆尝试,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人才资源,扎实推进普法活动。

    除了聘请针对中小学生的“法制副校长”,合肥还诚邀法律学识扎实、热心普法工作的法学专家、法律实务工作者等组成的“六五”普法讲师团深入机关、县(市)区、学校及企业等普及法律知识;组建起了以法律专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并组织近万人次的志愿者深入村(居)参加各类普法活动;基层群众及部分文艺团体在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牵头下,组成法制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活跃在田间街头;还有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3大开发区、近60家市直单位和1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普法信息员队伍,他们成为各单位交流普法工作的桥梁纽带。

    这些普法使者,一次次地将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也将守法、护法的种子播撒在了百姓们的心田。

    让“法治阳光”洒遍每个角落

    “只有更好地普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无论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还是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城市,如果不讲法治、不讲规则,整个社会是非常危险的。从长远来讲,依法治国要靠每个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教化养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吴存荣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普法亦是如此。要想提高每一个市民的法律素质,需要全方位、长时期的努力。

    逍遥津街道就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的普法活动,让辖区居民享受到法治阳光。

    走进逍遥津街道,一股蔚然成风的法治氛围便扑面而来。该街道形成了社会反响强烈、独具逍遥津特色的“法律六进”活动。

    每个社区都建立了法律图书角;每个居民小区设立了法制宣传栏;每个社区均配备了一名律师定期深入社区开展法律服务,解决群众法律诉求;推行“菜单式”普法,对定期收集整理的法律问题,编制分门别类的普法“菜单”供群众选择,以案说法,便于群众理解。

    细节见证创新,效果积微成著。

    逍遥津街道是合肥普法进城中的一个缩影。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合肥市大力推行“法律六进”服务,让法治阳光洒遍了每一个角落。

    市、县两级党委中心组每年学法达到4次以上;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每年至少2次;全市公务员法律培训达18000余人次,行政执法人员培训5000余人次。

    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仅2012年一年,就组织任前考试2次,20名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参加并通过考试。

    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整合律师资源,开展了企业“法律年检”工作,主动为全市1200家各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通过培养“法律明白人”、设立学法中心户、开设“农民工普法学校”、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每年定期开展农民工专项维权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

    全市103家律师事务所的1300名律师走进社区,采取定期坐堂咨询和预约登门服务的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的法律服务……

    勇于创新,探索普法新模式

    思路一变天地宽!建设“法治合肥”、“平安合肥”,与时俱进、创新机制是“法宝”。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合肥积极探索普法新模式,实现了普法思路活、模式新、效果实。

    中庙渔港是巢湖北岸较大的渔船集散地之一,港内渔民有1000多人,像个小社会,琐事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此,巢湖市司法局组织协调渔港管理部门设立了专门针对渔民的渔港普法站,这也是合肥市第一个渔港普法站。渔港普法站租用渔港岸边的房屋作为站内图书室,购买各类普法图书千余册,并定期更新。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在巢湖岸边安置20个固定法制宣传牌和2个法制宣传橱窗,内容贴近渔民生产、生活实际,使广大渔民能在休闲时接受法律知识教育。

    “岸边的常设渔港普法站与水上的流动普法宣传船联动,使学法成为广大渔民的日常必修课。渔民在学法的同时,也提升了依法维权意识,有利于维护渔港的和谐稳定。”合肥市普法办负责人评价说。

    就像中庙渔港普法站一样,法制宣传贴近百姓的需要,无疑会增强普法渗透力。“六五”普法以来,合肥的每一个县(市、区)的法制宣传都自成一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普法亮点。

    肥东县在全省首创的“QQ漂流瓶巧妙普法行”;肥西县在全县推广普法中心户;庐阳区自创“5·18”法制宣传周;包河区利用工人文化驿站、云联盟等创新载体普法;蜀山区琥珀街道对特殊人群进行国学教育,稻香村街道的“怨气墙”等成为该区打造“一街一特”普法新亮点等等,被中央和省、市媒体广泛报道。

    文化引领,亮起法治建设新名片

    7月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文广新局、市普法办联合举办的2013年“江淮普法行”暨第三届法制文艺调演活动,在市法制广场——和平广场隆重举行。

    当晚,舞蹈《合肥红起来》拉开了演出的大幕,激情洋溢的舞者一下子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小品《红绿灯下》中,演员们真实地再现了当今一些违反交通法规的不文明现象,告诫观众们文明始于足下。音乐快板《“法律八进”到万家》、肥西大鼓《分爹》、大合唱《司法行政之歌》等融合着法治元素的节目相继登台。这些节目在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广大市民中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对“法治合肥”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参演节目全部是通过今年4月开展的全市法制文艺节目调演活动,从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单位报送的节目中选拔出来的。每一个节目都凝聚了这些单位员工的智慧与汗水,也反映出他们对“依法治市”的认同、支持与无私的奉献。

    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一批反映合肥地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将法治文化元素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这是合肥市在法治文化建设上的新突破。

    庐阳区三十岗乡基层司法干警创作了《农民普法歌》,并编制成快板儿,响亮的竹板声传唱在田间地头。

    蜀山区龙居社区与辖区的颐和中学联合成立了和韵剧社,由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创作的《黑网吧》、《爱零食》等优秀的未成年人法制剧目,在社区的法制巡演中,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包河区卫岗小学在“法制童谣进校园”活动中,征集百余首法制童谣,精选出其中的39篇原创作品汇编成《法制童谣集》,广为传播。

    肥东县利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庐剧,将普法元素融入包公系列故事中,创作包公戏《审米箩》;庐江县委托专业文艺团体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原型创作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普法小品、相声《买卖婚姻》、《劝架》等作品,深受老百姓喜爱。

    目前,全市上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浓厚氛围!

    合肥市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品位。书画、摄影、广告、漫画都开始成为法的载体……

    去年10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书画摄影作品展在合肥市政务中心阳光大厅隆重开展。这是首届合肥市法制宣传教育书画摄影作品展。

    合肥创作并选送的安徽省首部普法动画系列片《普法小先锋》喜获全国法制动漫作品优秀奖。

    “六五”普法以来,合肥市吹响了法治文化建设的集结号,生动活泼的千场法制文艺活动,唱响了庐州大地,回荡着普法新乐章。

    依法治市,打造“法治合肥”、“平安合肥”,合肥一直坚定地奔跑在路上……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州市司法局四措并举开展农村普法工作
·天津河北:创新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模式
·河南要求普法工作要发挥传统媒体主阵地作用
·[视频]普法宣传巡回文艺演出走进长白山
·“法律进单位”成普法亮丽平台
·全国普法办:结合单位职能开展法制宣传

·全国普法办:结合单位职能开展法制宣传
·广东:普法大篷车局长科员轮流开
·山东寿光普法凸显科技文化民生三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