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政法文化

我们距公正有多远

2013-10-09 09:48: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当公正垂手可得时,当对公正实现习以为常时,或许再度瞅见“公正”二字时不会再生惊艳之感。正是,“错解分歧拂耳过,心开下日笑还来”。万家生佛,距正义越近一步,我们离公正便近一分

    □张鸿巍

    我们距公正有多远?极奇极幻,极远极近。

    若干年前,曾读过这样一则趣闻:一老外被邀参加中国友人家宴。席中,女主人对正欲吃饭的孙子小心翼翼地告诫道,“小心碗里有胡椒”。简单的告诫却被初识汉语的老外误听为“小心碗里有佛教”。一时间,崇拜的眼神油然而生,继而感慨,中国人的智慧博大精深,连吃饭皆无时无刻不浸染着哲学的气息。

    误会,误会,实在是美丽的误会。“佛教”与“胡椒”,发音接近。如今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真不知道设计语音识别技术的专家在面对汉语谐音字时有着怎样的纠结与癫狂。类似的误会时不时出现,着实点缀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只是,有些误会,却并不总是这么诙谐有趣的。

    以“公正”来说,它不仅仅只是对司法透明度的追求;阴差阳错的,它却还是个地名。奔袭于新近铺就的钦州至崇左高速路上,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山遍野的郁郁葱葱。在审美疲劳突降前,不及防瞅见“公正,前方500米”的温馨提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想象一下,法律人蓦的抬头看到“距离公正……米”时的始料未及与满眼惊诧。多少次只是在梦境中得以顶礼膜拜的“公正”,如今却是可以丈量得如此确凿无疑,如何不心潮澎湃?

    背靠十万大山,“公正”却实实在在是广西上思县所属的一个小乡镇,被誉为拱卫该县的“东大门”。“公正乡”因何而来一时间无从考证,不过“公正”二字可能最早语出《荀子·正论》,“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望文生义,意为“公平正直”,无偏无党。

    法治之国中,公正是维系社会正常与健康运转所必需的基石,社会福利亦以实现正义为终极目标。与汉语“公正”语义最为接近的英文当属“justice”无异。据《布莱克法律词典》,“justice”有三种涵义:公平且适当依法行政、法官特别是上诉法院或终审法院的法官、对原因或罪行之司法认知以及管辖权。“justice”词源“jus”,内含尊法之意,与法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尽管该词在不同语境下可分译为“公正”、“正义”及“司法”等等,不过百川归海,终究殊路同归。

    公正,仅仅只有口号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娱乐圈早日步入戏说时代,尔虞我诈的演绎早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的联想与解读。正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就是导演倾力以赴的。以今鉴史,在编剧、导演和各类演员的倾力演绎下,尽管时空跨越,无数细节被反复揣测,步步升级,诸多情节不过是现实生活的古装版。一出出折转反复的悲喜剧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仿佛那便是历史。秦琼,字叔宝,是《隋唐演义》中被刻画的了不起的英雄好汉,无人与其争锋,隋唐英雄榜排名第16条好汉。不但民间传说如此,即便是正史亦记载秦琼位列太宗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不过,即便再好的好汉,亦有落难之时。话说秦琼犯了官司,被依法充军到北平府。时镇守北平的大将罗艺任气纵暴,对作奸犯科尤为痛恨,并立下规矩:凡配军到案,均由其亲自再审。然而,最让人抓狂的是,庭审之前,罗艺不论青红皂白,先送上两百杀威棒。这一规矩不见得出自《开皇律》,因隋高祖杨坚推行宽典,如流刑便废止了附加鞭杖刑的规定。由是观之,这杀威棒多半是罗艺依个人好恶变相执行家法罢了。配军若想苟活于棍棒之下,别无他法,只好自求多福了。

    人在江湖,自然不乏有爱有恨有情有义有兄弟。可惜一众人抓耳挠腮想尽办法搭救,却是帮衬不住。就在棒打千钧一发之间,催生了“姑侄二堂认亲”的戏剧性转化。于是乎,不但杀威棒一棒都未落下,秦琼反而因祸得福,不意摇身为罗艺妻子的侄儿,终于成就了化干戈为玉帛的皆大欢喜。

    只是常识一再提醒我们,这段恩怨插曲,很可能不过是后世的杜撰与牵强附会,意在平添叔宝的传奇。尤应引发警醒的却是这杀威棒的设置极具有随意性,一言立棒,一言废棒,客观性、公正性与延续性无从谈起。然而,艺术毕竟来源于生活,罗艺这般滥施刑罚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与现实无数次瞬间击穿我们鸵鸟式的一厢情愿,律法中的严谨与谨慎在日常执法及司法中有时羸弱得不堪一击。罗艺家法式的执法与司法却不鲜见,公正在很多人手中成为日谋私利的遮羞布。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区分蛮荒与民主,程序公正应该是条显而易见的分水岭。为了保障弱势一方免受来自政府的过多打压,现代刑事司法体系被设计为处于相对弱势的个体与占强势地位的国家之间的较量,而这种较量往往是不平等的、非对称的。无论犯罪嫌疑人犯下如何滔天的罪行,无论法律如何惩罚以儆效尤,对其必要而适当的程序保障乃是体现民主社会对纳税人的人权尊重。多年之前,“人权”概念仍未破茧而出,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对其资产阶级马甲的批评不绝于耳。法治进步的突飞猛进,早已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及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即便如此,人权理念的传播却有待时日。汗牛充栋似的解释总是不免有些云山雾罩,但人权乃为人的基本权利当无太大争执。用更简易的话表述之,便是被别人当作“人”的权利。狄更斯道,“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践行公正,刑事司法更应如履薄冰,万不可以成为肆意妄为的打手和帮凶。

    在执法与司法公信力每况愈下的今天,总有些业内人不时被爆道德碎了一地。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当公正垂手可得时,当对公正实现习以为常时,或许再度瞅见“公正”二字时不会再生惊艳之感。正是,“错解分歧拂耳过,心开下日笑还来”。万家生佛,距正义越近一步,我们离公正便近一分。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省第二批公正司法示范点建议名单公示
·江苏检察机关公开审查促公正
·让公正执法“看得见” 上海探索转变检察执法办案方式
·习近平:顺应人民对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
·[视频]张飚 维护法律公正是一种责任担当
·维护社会公正需要以人为本

·维护社会公正需要以人为本
·青海监狱系统强化主业意识 坚持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推动监狱工作科学发展
·宁夏贺兰法院司法为民促公正见闻
·北京一中院:完善法官培养机制打牢公正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