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律师协会、广州市律师协会、荔湾区司法局联合举办,广州市荔湾区公证处、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荔湾区辖内律师所共同参与的以“法律服务社区行”为主题的大型现场法律咨询活动在荔湾区南源街风雨亭社区举行。这是荔湾区公益律师进社区工作的一个缩影。
全区216个社区都有律师当法律顾问
近年来,随着荔湾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和商业繁荣促使辖区居民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荔湾区司法局大力推行律师进社区工作,积极组织公益律师进村居,协调辖内外20家律师事务所、152名律师进驻荔湾区216个社区(联社),服务基层、服务民生,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6月律所与社区结对以来,律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超过7500人次。社区律师深入基层,参与解决各类疑难问题,为民办实事,受到了结对社区和居民的欢迎。
订单式法律讲堂开进社区 律师乐当公益普法员
荔湾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法律进社区”的内容和形式正在不断丰富,建立起订单式法律服务制度,推行律师约谈服务,按需开展社区普法活动。社区居委根据辖内居民法律需求,约请律师到场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参与纠纷调解。同时,社区可向司法所提交法律课程订单,由司法所联系结对律师事务所,指派律师按照订单申请事项到社区开讲法律课。
如近期东漖司法所携手结对律所,在芳和花园小区开展“社区律师为您服务”活动。活动现场根据日常收集的芳和花园住户反映的热点难点、投诉问题,邀请社区律师为社区居民讲法制课,通过三大法制展板——“高空抛物危害大”、“噪声污染吵死人”、“违法养狗惹官司”,以案说法、讲解了高空抛物伤害他人的法律责任、小区超分贝噪声的侵权责任、违法养狗伤害他人的法律责任。很多住户前来倾听、讨论,尽解心中疑难。
“在小区楼下散步,被高空抛物砸伤怎么办?邻居违法养狗、不文明养狗,对我造成生活困扰怎么办?噪声污染吵死人怎么办?……过去遇到这些问题,都不知如何处理。现在可好了,律师在小区楼下开免费的法律讲堂,过去觉得高深莫测的法律问题,律师用了几个小例子就教会我怎么用法律来维权。”家住芳和花园的王阿姨高兴的说。
律师兼当“调解员” 法言法语化积怨
2007年以来,石围塘某居民楼不时被泼漆写大字、拉横幅,家住这栋楼的李伯整天提心吊胆。原因是住户陈某在2003年向张某借了10万元,口头约定利息为每月1万元,借款期限2个月,但借款到期时陈某却失踪了。9年来,张某为拿回欠款便以种种过激行为干扰陈某家属,影响了街坊邻居的正常生活。结对律师进社区后,民警联系上司法所,邀请律师参与调解。结对律师接案后,多次参与调解协调会。对于张某要对方按约定给付欠款和利息的要求,律师以客观中立的立场,向张某解释法律相关规定:首先,双方约定的利息已超过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违反了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对超出的部分法律是不予以保护的;其次,欠条的原件不见了,到法院起诉,证据不充分,胜诉率会降低;最后,社区律师还情理结合的帮其分析利弊,讨债讨了9年没有结果,人累心也累,如果能通过调解促成协议,直接拿回欠款,解决困扰多年的烦心事,比打官司更要省时省力。同时,律师与陈某家属进行座谈,阐明陈某欠款如果用于家庭生产生活或者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家属也难以撇清债务关系。经过多次协商,案件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由陈某家人还张某10万元本金和按银行同期利息计算的9年的利息3.7万元。就这样,在社区律师的帮助下,一宗扰民治安积案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社区居民重新回归到和谐安宁的生活。
荔湾区律师进社区工作通过搭建专业化、中立的第三方法律服务平台,将律师这一个专业群体引入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其专业优势,使其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提供法律意见,化解纠纷,引导涉案当事人依循合法途径解决法律问题。荔湾区律师进社区工作启动以来,公益律师深入社区,兼当矛盾的调解员、社区的法律顾问、居民的法制宣传员、服务对象的心理医生等多种角色,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传播法治理念和精神,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法治社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规军”驻基层杜绝“无证代理”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请律师“搞掂”法律问题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一些没有具备律师资格的人员,也趁机在法律服务市场中混水摸鱼,摸准当事人“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对当事人拍胸许诺“包打赢官司”、“保证化险为夷”,不通过注册的律师事务所办理律师委托手续,私自收费、私自受理案件,给律师行业造成了各种不良的影响。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杜绝“无证代理”,荔湾区司法局加大律师服务宣传,通过在社区出版法律服务专项宣传栏、制发律师服务单张,为居民提供寻求法律帮助的多样化选择。同时实行律师进社区定期值班制,要求结对律师每月至少到村、社区服务一天。每月具体值班次数和时间安排由社区居委根据实际情况,与社区结对律师协商确定。建立律师进社区工作台账、工作日志制度,将服务社区作为对律师年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建立律师公益服务评价机制,促进律师进社区工作深入规范开展,惠及市民,进一步扩大律师行业影响力。
据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荔湾区将在辖内216个社区联社上墙“社区法律服务牌”。所有“上牌”律师均为热心公益的执业律师,即我们常说的“正规军”。服务牌标有社区律师相片和联系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并公示荔湾区司法局的监督电话,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联系律师,获得免费法律咨询。(李学英、陈毅恩)
·广州部署重点领域“三打”工作成效良好
·广州两级法院诉前联调工作成效显著
·落实“第一把手”责任 加速平安广州创建
·广州海珠区法院对暂予监外执行率先听证
·广州南宁汕尾三地破获旧服装走私大案
·广东广州海珠区法院:暂予监外执行增加听证
·广东广州海珠区法院:暂予监外执行增加听证
·广州向“吃喝公园”说不 拟立法禁“公办公管”公园建会所高档餐馆
·广州日报:无车亦畅通,“无车日”应成为常态
·广州开通首条潮汐车道
·广东广州将打造全国首个“手机纪检”平台
·广州将打造全国首个“手机纪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