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行业“阵痛”催生旅游业“新生”

2013-10-08 16:13: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9月30日新媒体专电 题:行业“阵痛”催生旅游业“新生”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鲲

旅游法在第15个黄金周正式登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消费者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减少跟团出行,纷纷探索新的出行模式,另一方面则是旅行社行业整顿带来的所谓“寒冬”。专家表示,眼前的这段阵痛期是整个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必然,不仅是旅行社,政府部门也应借此思考提高监管水平,回归理性。

天津市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处长刘桂明告诉记者,旅游法的出台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旅行社出团报价的上涨,而是涉及到多方面的规范,对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整顿整个旅游行业都有重要意义。

“比如导游服务费的问题,以往许多旅行社与导游之间甚至不是雇用关系,不给导游服务费反而向导游‘卖团’,导游为了生存不得不通过回扣来谋取利益,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旅游法则规定,旅行社与其聘用的导游必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导游,也避免了许多暗箱操作的产生。”刘桂明说。

他指出,旅游涉及多个部门,法律的出台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也便于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加强前期监管,提高追查力度,抓好典型严惩不贷。

“法律开始实施的前几个月,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违法案例曝光,消费者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整个行业可能出现一个阵痛期,但是通过这些案例,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向会更加明确。所以,阵痛不是坏事,它是以秩序为目的的一种调整。”何智能说。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消费者行为研究专家杜炜认为,旅游法带给整个旅游行业的是一次彻底的反思、调整和理性的回归。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旅行休闲模式,消费者需要理性反思自己的真正需求,旅行社需要反思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而政府部门则要反思如何从制度层面为消费者的旅游休闲提供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游客选择在9月提前报团出行,除了想避开涨价的团费以外,更是为了避开国庆的出游高峰,“错峰出游”为很多人所认可。

杜炜表示,从1999年起,中国的黄金周承载了消费者太多的旅行需求,完全利用公共假期出游的方式,必然给各方面都带来太大的压力,国庆黄金周进行到第15个,旅游法也开始实施了,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每个人自己的假期应该在休闲旅游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旅游业的这轮反思和调整中,职工个人的‘带薪休假’制度应该得到重视,这样才能保证大家拥有自己特有的时间以供出行,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此外,旅游景点等服务场所应该做好客流预报工作,让游客根据预报选择去向,实现分流。这两点的实现都需要政府部门下大力气引导和协调,才能与旅游服务机构、游客一道开发出理性的旅游休闲模式。”杜炜说。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