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题为《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的文章,文章指出: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批示,为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各项工作,为建设平安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平安是前提,也是保障。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着力建设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平安中国,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和工作与平安中国建设密切相关,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司法行政工作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中肩负的职责使命,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把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平安中国建设,积极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实现新发展,不断提高司法行政机关建设平安中国的能力水平,更好地担负起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职责使命。
“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宽,执业标准得以统一,社会公信力大幅提升。”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负责人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用这句话概括了近一年多来司法鉴定行业的发展变化。
据介绍,自2012年4月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切实做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司法鉴定行业转型升级速度明显加快。
由江苏省司法厅主办的“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评选活动10月9日将拉开帷幕,35名候选人将通过法制网、新华网江苏频道、新浪江苏、江苏法制报、扬子晚报等媒体网站公示亮相。
据了解,各地司法局按照江苏省司法厅此前相关通知要求,把从事司法行政工作满5年以上、担任司法所长职务满2年以上的都纳入了推荐范围,各地司法局按照推荐要求,通过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举荐等方式,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遵照推选规定,从中选出“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 35名候选人。为确保评选表彰科学严谨、顺利进行,此次评选表彰活动还突出由群众投票说了算等评选规则,从媒体刊发候选人公告10月9日起至10月25日止,将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为期15天的投票和选票回收统计工作。投票结束后,活动组委会将委托专业机构对群众投票数进行统计,届时,活动评审组对“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逐一评审,评选出10名“群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
江苏省推进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全覆盖
9月29日,江苏省司法厅召开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形势分析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以来全省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全面部署推进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服务全覆盖工作。
会议要求,各地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努力构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服务全覆盖工作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推行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加强社会层面的信息收集和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努力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监管教育帮扶三项任务。严控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审批,突出重点人员管控,加强日常考核,及时调查、依法惩处违法违规人员。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为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低保,帮助他们解决临时救助、社会保险、入学升学、就业就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防范因生活无着而重新违法犯罪。引导社会多元参与。要发挥好社区矫正小组的作用,夯实矫正执行的社区基础。要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教育帮扶服务,全面推广建立社区矫正协会和帮扶基金,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信息数据的互通共享,有效防范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和重新犯罪,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推进组织体系建设。要严格落实政法专编专管专用要求,确保市有3名以上、县(市、区)有2名以上、基层司法所有1名以上政法专编人员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9月27日至29日,湖南省第一届首席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在湘潭大学举办。各市州司法局分管副局长和县(市、区)司法局局长等首席人民调解员参加培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出席并讲话。
培训采取专家授课与交流研讨的方式进行。培训班围绕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人民调解法》等内容,重点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定位、运行机制、法制化和规范化、工作技巧等进行了培训。
山东省农民工维权工作站是依托省律协成立的司法系统联系群众的窗口单位,从7月份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司法厅在积极为维权站争取资金保障的同时,大力推进该站的规范化服务,并帮助维权站再造服务流程。
国庆前夕,安徽女子监狱举办“爱在大墙”开放日活动,不仅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服刑人员亲属进监,还向17名安徽宿州监狱的服刑人员“开放”,让他们来到女子监狱,与在这里服刑的亲属“会见”。他们或是夫妻,或是母子,或是父女,尽管相见场面令人唏嘘,但是,他们相互鼓励好好改造、期盼早日团聚的情景,显现了这种特殊亲情帮教的独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