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崔厅长,您好!随着深化平安山西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我省平安建设五年规划和行动计划已印发实施,标志着我省平安建设进入了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工作精确的新时期。作为平安山西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您认为司法行政系统在推进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崔国红厅长: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山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全省各级政法机关的第一责任。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与平安山西建设密切相关,在推进平安山西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来讲,要在五个方面发挥好作用。一是要以继续深化平安监所建设为抓手,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做出新贡献。二是要以着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重点,努力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上取得新进展。三是要以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为依托,在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上迈出新步伐。四是要以切实提高法律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手段,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再上新台阶。五是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在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记者:为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贵单位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
崔国红厅长:我们新一届司法厅党委组建以来,对平安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做了周密的工作部署,采取了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推动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在监狱劳教戒毒工作方面,我们安排部署召开了全省监狱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五个亲自”和“两个至少”的工作要求,强力推进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截至目前,监狱劳教戒毒系统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重伤以上事故,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时,监管安全保持了稳定态势。二是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方面,我们对基层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进一步加强了保障能力建设,提高了队伍业务素质,上半年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重新再犯罪率为0.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02%以内。三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共计86444件,调解成功83463件,调解成功率96.6%;排查纠纷23627件,预防纠纷11610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四是今年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为主线,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普法教育,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有序开展了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和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等创建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7月2日召开的深化平安山西建设工作会议,对平安山西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司法行政机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经过研究,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四个:
第一,坚持把监狱劳教戒毒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稳定。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司法行政工作全局当中重中之重的位置。一要下工夫抓好监狱监管安全工作,狠抓各项监管制度落实,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狱(所)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全力做好场所安全稳定工作。二要以开展监所“教育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行出监(所)教育、心理矫治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育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三要按照全省监所安全生产大检查电视电话会的各项工作部署,继续做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切实完成好“三落实三提高”的目标任务,全力做好监所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着力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目前,全省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已突破2万,处于安置帮教期的刑释解教人员有4万多人。对这些人群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直接关系社会稳定,直接影响平安山西进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平安山西五年建设规划》、《平安山西建设2013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治和帮困扶助,防止脱管漏管,防止发生重特大案件。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力争在社区矫正管理教育中心、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积极作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注重源头治理,着力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是深化平安建设的治本之策。下一步,人民调解工作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更加注重服务群众,更加注重依法调解,努力把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完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征地拆迁、村矿村企、劳动关系、医患关系、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六大重点领域的社会矛盾排查治理工作,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置化解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第四,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为平安山西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建设平安山西,法治是重要保障。普法依法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对于平安山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组织好全省“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和标兵单位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工作,围绕平安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记者:在司法行政工作的众多职能中,法律服务贴近群众、直接服务于群众。请问在推进平安山西建设工作中,你们如何能够使法律服务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使群众更满意?
崔国红厅长:司法行政工作特别是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等,在促进解决基本民生问题、改善社会平安大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工作。一是努力争取把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到无律师县设立分所、建立国资律师事务所、组织选派志愿律师、深入开展“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和“同心律师服务团”行动等措施,切实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三是以应援尽援为目标,以便民、效率、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行法律援助异地协作、“一站式服务”、“代受理制”、“点援制”、巡回受案、上门服务等举措,努力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保障水平,让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记者:近年来,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请问今后这方面还有何打算?
崔国红厅长:基层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没有巩固的基层基础,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山西就无所依托。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不懈地狠抓强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各项工作,使基层基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基层司法所1403个,达到了每镇(乡)一所的目标,其中,规范化司法所达到821个。这些最基层的司法行政部门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一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着力加强城市街道司法所建设,健全完善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全面活跃司法所工作。二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政府投入为主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为有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场所和条件。三要紧紧围绕平安山西建设,大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和网络向乡村、社区延伸,将司法行政工作覆盖到城乡基层,作用发挥到乡村社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四要坚持重心下移、基层为先的工作思路,切实制定完善向基层倾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强化基层优先、服务基层观念,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基层工作环境。总之,要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平安山西建设的各项任务贯彻在基层、落实在基层、显效在基层。
(记者 马柳枚 杨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