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采访团走进昆山市人民检察院远程视频审讯室
图为公(直)诉办案工作区中正在进行的审理
图为记者采访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公(直)诉办案工作区
图为昆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甫觉新向记者介绍公(直)诉办案工作区情况
图为记者在昆山市人民检察院远程视频审讯室进行采访
图为检察官通过远程视频审讯室提审犯罪嫌疑人
图为刑事不起诉检察庭现场
取保候审提讯无固定场所、异地提审耗时耗力、询问工作形式不规范怎么办?面对这些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昆山市人民检察院给出了破解之道----建成全国首个“刑事检察办案区”。
据昆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皇甫觉新介绍,为积极应对新刑诉法实施和推进检察机关自身执法办案的法治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近年来,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中率先开始探索刑事检察办案区建设,填补了刑事检察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的空白,形成了检察机关自身法治建设的“昆山样板”。
皇甫觉新检察长认为,新《刑诉法》更加凸显人权保障、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刑事轻罪化和低羁押率已成趋势,“少捕慎捕”执法理念的深入,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数量的逐年上升和轻刑化处理比重不断增加渐成常态,传统的执法办案模式受到挑战。此外,基层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持续多年,寻求技术支撑是有效化解矛盾的必然选择。同时全面提高同步录音录像、远程视频、网络平台等技术的覆盖面,是强化自身监督、注重当事人权益保障的重要途径。
为此,昆山市人民检察院逐渐摸索形成了集“取保候审案件专用审讯室”、“远程视频专用审讯室”、“未成年人温馨谈话室”、“刑事不起诉检察庭”于一体的“刑事检察办案区”。从布局设置、功能定位、优化流程、保障权利、强化监督等方面,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成效,进一步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
据了解,近年来,近年,昆山市检察院取保候审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总量的40%,高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取保比例。以往办理此类案件存在“提讯无固定场所,人员无固定席位,过程无监控录像”等问题,既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障,又为廉洁执法埋下隐患。为了实现规范取保候审案件办理,创立传唤讯问新形式。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建成取保候审案件审讯区。设置庄严的审讯环境,将检察官通道与犯罪嫌疑人通道进行物理隔离,全程监控审讯过程,确保公诉人的人身安全及被传唤人合法权益。设置翻译人、合适成年人等席位。同时由法警负责对犯罪嫌疑人的押送,避免了无关人员陪同、随意游荡的现象。
此外,由于外来人口众多,昆山市人民检察院是全省办案数量最多的基层检察院。由于看守所路途遥远,班车集体往返的传统提审模式浪费大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院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建立远程视频审讯系统。在看守所与检察院之间铺设专用光缆,并各设置2间相互对应的“远程视频审讯室”,安装全方位摄像头以及音视频采集、显示和存储设备,承办人通过自主开发的笔录实时显示软件加强远程控制。
与此同时,针对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性侵犯案件时对证人的询问时没有设立保护未成年人、被害人的专用场所的状况,昆山市人民检察院首创了检察温馨谈话室,创建取证核证的新方式。通过居家式场景布置,营造温馨执法氛围。对涉案未成年人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检察官或幼教专家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既保护了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又确保了证言的真实性。
目前,刑事检察办案区建设已在苏州检察系统全面推广。据统计,远程视频审讯系统自2012年3月正式启用以来,共提审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次,运用率达到70%,人均节约20个工作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全覆盖的同步录音录像,规范的执法流程,使案件当事人的权益得以有效保护。彻底杜绝了人员混杂、四处走动甚至请托说情的现象。被不起诉人通过具结悔过和庄严审查宣告,强化了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权正确认识和对法律的敬畏,使执法办案更加规范。另外,自直诉办案区自启用以来,已经讯(询)问被传唤人310余人次,未发生一例说情、伤害、缠闹事件,且成功使5名在侦查阶段拒不供述的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全部直诉案件均得到法院有罪判决。”
皇甫觉新检察长对记者说“刑事检察办案区,细化了执法过程,规范了执法行为,突出了权利保障,彰显了检察人文关怀,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增强了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认同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创新实践,对创造公平正义,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