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上海

上海虹口:刑事被害人救助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2013-09-29 08:14: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近日,来自社会有关方面的群众代表、刑事法律专家等,在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见证了该院办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款发放过程。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该院已对符合救助条件的24案24名被害人或其家属进行了救助,除部分救助案件的资金尚在审批外,共发放司法救助款人民币6.3万元。

    今年初,外来女务工人员姚某与同事郭某因纠纷发生争吵,郭某持刀猛砍,致姚某头部、脸部严重受伤,郭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原本经济紧张的姚某因误工、反复治疗生活更加困难。而同为外来务工者的被告人郭某,根本无力承担赔偿费用。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体、精神创伤,使姚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该院控告申诉部门通过案件管理信息及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便马上告知姚某刑事被害人救助的程序,及时启动了救助工作。他们对姚某的经济状况、因伤害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康复治疗的费用、是否存在民事赔偿或意愿等救助条件,进行了实地走访,并由姚某所在单位和原籍地出具有关证明。在救助申请提出受理、审查批准和救助金发放阶段的三大流程,以及救助金发放过程中的救助决定告知、当事人签收和谈话笔录制作三小步骤,该院都将有关的法律文书向邀请的社会监督人员公开,听取他们的意见。

    据了解,该院于2011年开始探索司法救助工作,并努力使救助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该院规定控告申诉部门每周定期了解本院受理案件情况,刑事检察部门及时通报涉及救助案件信息,建立起不等当事人求助即可主动告知的刑事救助发现机制;制定了提前介入诉讼过程办理救助制度,控告申诉部门跟踪诉讼环节,同步办理考察、审批等,并做好相关维护被害人权益和稳定工作;同时规定了审核过程中实地走访、听取意见和适时向受聘请的社会人士公开有关救助审批、发放等过程的文书材料,接受社会监督。该院还建立了对被救助人员的回访反馈机制。

    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受到救助的被害人大都遭受暴力犯罪伤害,无固定工作和经济收入者占48%。截至目前,经跟踪回访发现已接受救助的24人基本渡过了“难关”,没有发现因刑事受害引起困难涉检再上访的问题。(记者林中明)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刑事被害人自救行为的正当化
·全国检察机关3年救助24149刑事被害人
·山东武城:走访被救助刑事被害人
·常州检察探索多元化救助刑事被害人
·河南:刑事被害人有望获立法救助
·广西临桂:为20名刑事被害人发放救助金

·广西临桂:为20名刑事被害人发放救助金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