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追寻,为了割不断的骨肉情
公安部指挥侦破一特大拐卖儿童案纪实
9月11日21时59分,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坐在警车中,焦急地等待着公安部“2013·3·3”特大拐卖儿童案收网统一行动的命令。
这起特大拐卖儿童案即将收网。
抓捕与解救
警方布下天罗地网
9月11日22时,中牟县狼城岗镇瓦坡村。
秋夜的村庄,丝丝凉气,路边如人高的玉米秆随风飞舞。
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坐在车里,焦急地看着手机上的时间。
“收到!马上行动!”电话响起。
“犯罪嫌疑人刚回家,等安稳了我们就行动!”陈士渠通知身边的民警。
一行人疾步如风,奔向犯罪嫌疑人闫新永和李艳红的家。
“一定要快,注意安全。”在门外,陈士渠再次低声嘱咐身边的民警。
刚回家的李艳红根本不会想到,警方已布下天罗地网。
与此同时,全国11个省区的抓捕收网行动一并展开。
“这都是我的娃儿!”
“这就是我的娃儿!”李艳红说。
3张睡熟的小脸,一字排开。李艳红站在床边,蓬头垢面,房间里到处都是灰尘和杂物。
在女民警的看管下,李艳红换了衣服,一脸不情愿地又给孩子穿上衣服……
民警发现,李艳红家里有一个地下室,两平方米大小,内有席梦思床垫一张,上面铺着凉席。后经询问得知,这是安放被拐卖的孩子的地方,孩子大声哭喊,外面也听不见。
“好消息,要继续顺线追踪,扩大战果!”刚刚回到车上的陈士渠说,“从四川凉山被拐的一个孩子,在山东枣庄被解救了,人贩子落网!”
这名人贩子从四川凉山拐卖一名婴儿,一路乘坐长途客车,途经四川绵阳、河南开封,刚刚抵达山东枣庄,被当地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9月12日零时24分,郑州市公安局第一抓捕组的解救行动开始。
特警一个轻巧的攀爬,进了大门,慌张的买家不知所以然。
“孩子哪来的?”
“我自己生的!”
“孩子到底哪里来的?”
“就是我自己生的!”犯罪嫌疑人说。
“说实话!”陈士渠义正辞严!
“我抱来的,我捡的!”
坐在床上,抱着玩具,瞪着大眼睛,茫然地看着一屋子的人的刘雪浩,仅仅11个月大。
被便衣民警抱走的那一刻,买主开始号啕大哭,紧追不舍,刘雪浩却乖乖地依偎在民警怀里。
追溯与追踪
犯罪活动涉及多省区
2012年8月29日,中牟县商业宾馆4楼一房间内,买卖双方正在交“货”。
“货”,是襁褓中啼哭的婴儿。
10月31日,常小学、齐良囤被捕。二人供述:“货”由云南人贺永华等人提供。
经4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公安机关发现贺永华等人多次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贩卖婴儿。
一个涉及全国多省的重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2013年3月3日,郑州市公安局从多部门抽调30余名精干警力成立“2013·3·3”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
期间,专案组获悉该团伙正将2名妇女、1名儿童拐到河南贩卖,遂于4月15日凌晨将云南文山籍犯罪嫌疑人贺某、张某与河南中牟县犯罪嫌疑人闫某抓获,当场解救被拐越南籍妇女2名、越南籍儿童1名。
此外,犯罪嫌疑人谭某、刘某频繁与云南文山联系要“货”,专案组于4月26日在郑州火车站当场抓获正在交易的刘某、谭某、王某、权某、罗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解救1名男婴。
通过侦查,专案组发现犯罪网络涉及云南、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犯罪嫌疑人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有联系。
鉴于案情重大,专案组将案件情况逐级上报至河南省公安厅。
6月25日,该案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打拐督办案件,各涉案地公安机关整体联动,全力出击。
9月11日20时,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公安局。
“我命令,‘2013·3·3’特大拐卖儿童案集中抓捕行动开始!出发!”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李法正发出指令。
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一场涉及全国11个省区,3000余名警力跋山涉水、昼夜奋战的“2013·3·3”特大拐卖儿童专案,在历经6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后,收网在即。
收网时机日渐成熟,公安部刑侦局作出部署,定于9月11日22时在全国11个省区开展统一集中抓捕解救行动。
发“货”与收“货”
婴儿被当成货物交易
“6月13日,小学,大,本人3700,下。7月4日,陈,大,4.8万,下,刘本1900。”犯罪嫌疑人谭永志的账本里这样记录。
“大货是男孩,也叫真货;小货是女孩,也叫假货。男孩买入价3万元以上,女孩1.6万元以上。我再抬价卖出去,一个孩子差不多可以挣1000元到3000元。我这一年,在孩子身上获利两三万。”谭永志坦言。
谭永志曾任中牟县一个砖厂的会计,砖厂的大部分工人都来自云南。“有时候工人给我说,孩子不想要了,让我去打听有没有人要小孩。”谭永志说。
砖厂2011年倒闭之后,仍然有人向谭永志询问买家。
警方侦查发现,该团伙中部分云南籍犯罪嫌疑人要么是曾经在河南务工,要么嫁到河南,与河南本地人认识,相互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贩婴网络。
“乡亲间口口相传,知道我这里有孩子的人就多了,好多人家就想买个孩子,孩子卖了我也不知道下落了。”谭永志紧张地看着记者。
中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沙龙说:“这些被拐卖的孩子都很可怜,被当成货物交易。这个团伙主要由来自云南文山、四川凉山的四条上线负责在当地拐骗、收购,然后指派专门的‘送货人’把孩子们带到河南、河北等地,通过较为固定的中间人进行贩卖。‘货源’紧张的时候,四条上线还会互相调货。”
“贩婴时,婴儿较小,为防止婴儿哭闹,犯罪分子会为其喂服安眠药,对婴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有的甚至死亡。同时,婴儿生病,犯罪分子也少有就医,有的婴儿在贩卖途中死亡。”陈士渠说。
据了解,该团伙运送被拐婴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上线从云南当地拐骗、“收购”婴儿,安排专门的“保姆”照顾,联系好买家,再安排专门“送货人”从云南坐长途客车到广西南宁,然后换长途客车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当地“接货人”在预定地点接“货”后进行交易;一是上线驾驶自己的轿车或租用轿车,从当地买到婴儿之后运送至目的地。
据专案组调查,贺永华等人的两辆轿车在2012年或同行或单行走高速途经河南30余次,与专案组当时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说明仅2012年一年中,贺永华等人途经河南贩卖的婴儿就有数十名。
云南籍犯罪嫌疑人王启兰,34岁,“王国英每次给我1500元的路费,还有3000元的报酬,让我带着孩子坐大巴车从文山到昆明再到郑州,把孩子交给当地接孩子的人。孩子最后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
这些专门为团伙送“货”的有10人,每次每人报酬在1500元到3000元。根据谭永志的账本记录,该团伙最频繁的时候一个月往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送货”达9次,共10名婴儿。
当下与今后
妥善安置被解救的儿童,加大对买方市场的打击力度
9月12日1时10分。
“云南报告,现已抓获11名犯罪嫌疑人。”
“山东报告,现已抓获34名犯罪嫌疑人,解救13名婴儿。”
“孩子从哪里来?”
“你卖过几个孩子?”
“不抓到最后一个嫌疑人决不罢休!要顺线追踪、扩大战果,有多少抓多少,不漏抓;有多少解救多少,绝不放弃一个被拐儿童!”陈士渠说。
喂食与安抚,温暖倍增:
“乖,不哭,孩子,你安全了!”
“换新衣,洗澡,检查身体,找妈妈!”
陈士渠抱起孩子,眼睛里满是爱怜。
与以往打拐行动不同的是,此次行动中还抓获4名医务人员。他们为被拐儿童开具虚假出生医学证明,为犯罪嫌疑人谋利铺路。
“他们带着孩子来,说没有出生证明就不能落户。我出于怜悯之心,便帮了他们。”刚从卫生院退休返聘回岗的朱群凤如此解释。
“医生利用职务之便开具非法出生证明,是一种犯罪行为。”陈士渠说,“如果一个小孩是被拐卖来的,但有人拿着这样的证明在当地上了户口,就意味着买卖来的儿童身份被‘漂白’,被拐儿童的回家之路会更加坎坷。”
“今后公安机关将对开具虚假出生医学证明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陈士渠说。
据记者了解,对于被解救的儿童,将依法交由民政部门妥善安置。
“为减少拐卖案件发生,公安机关将加大对买方市场的打击力度,近期将与有关部门协商,推动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从严追究买主的刑事责任,多措并举集中整治买方市场。对被解救儿童,不得由买主继续抚养,让买主‘人财两空’。对出卖亲生子女的,也将依法严惩。”陈士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