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
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展现了一种让人久违的良好风气。据统计,节前到政府机关“送礼”的明显少了,“天价”月饼在市场上鲜有人问津,高档酒楼不得不推出平民菜、打折菜以应对冷清的市场。而在广州,有媒体报道称,鱼翅平过鱿鱼,鲍参翅肚销量大降九成,往年货如轮转的送礼佳品呈现罕见的“反常现象”。
然而,欣慰之余还应该意识到,与节日有关的腐败行为根深蒂固,不可能因为中央一纸禁令就完全销匿。一些节日腐败现象虽然有所遏制,但远未到真正的根治之时,隐藏在暗处的不良过节风气同样会以种种方式存在。在大层面上的不良过节风气有所收敛之时,一些属于新型的和“变种”的腐败形式却有所抬头,这些现象值得警惕。
据媒体报道,一些公款消费、公款送礼等行为正改头换面,隐蔽得更深。到高档消费场所消费、购买奢侈品,商家可以开具“文具”和“办公用品”发票,以逃避监管;送礼方式更为隐秘,有媒体披露称,送礼行为已呈“网络化”、“淘宝化”之势,购物卡和相关贵重物品竟然以快递方式送达相关官员等等。
整治节日腐败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对于潜藏在暗处的“变种式”腐败,切莫小觑。明面上的显性腐败相对好整治,而隐藏在暗处的“变种式”腐败则更难发现、更难治理。相对而言,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新型的“变种”腐败,腐蚀性一点也不比显性的腐败行为危害小。“风清气正过好节”是中央有关方面的要求,也是中央三令五申对各地发出的号召。整治腐败,不能留任何死角。在明面上的腐败之风得到遏制之时,对于藏匿在暗处的新型腐败方式也要深挖猛打。除了传统的教育引导、制度性设防之外,对于与“网络”相关的新的节日腐败动向,也应该尽快出台专门性和针对性的防范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