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司法工作长效有序开展。
近三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经调研发现,先后有2名办案法官、11名法官助理(合同制)、8名聘用制书记员离职,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目前,瑶海区法院的人才储备现状为:在编干警85人,其中一线办案人数(含庭长)为55人;聘用制书记员52名,在业务庭工作的有42名。
在法院队伍的建设发展中,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
法官方面。人才流失2名,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年龄分别为28岁和40岁,一名为普通助审员(2009年选调来院),一名为审判庭庭长,二人分别考入市级检察机关、调入党政机关。
审判辅助人员方面。为提高审判辅助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该院先后从省内重点大学法学院招录11名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工作,但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这11名法官助理全部选择离开。
另外,每年的“公考”和“事考”吸引着法官参加,人才隐性流失情况明显。
经调研分析,该院认为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在于:
法官超负荷工作。2012年该院收案数首次突破万件,超量的审判任务和部分当事人无休止的无理纠缠,使得法官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完成审判工作任务,一线法官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撰写法律文书,不少法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司法环境堪忧。法院聚集社会焦点问题,法官职业越来越成为一种高压力、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另外,还有各种关系的干扰,再加上少数个案的网络炒作,对审判工作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职级待遇偏低。由于受职数限制,很多基层法院干警直到退休还只是科员,职务职级的晋升和工资待遇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一些年轻干警为了个人发展离开法院。而对于年轻的聘用制干警来说,“同岗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唯有走出法院才能脱离不尴不尬的境地。
针对以上情况,瑶海区法院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和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接待当事人来访制度、突发事故预警机制、安全保卫制度等;规范监督的程序和渠道,消除法官的后顾之忧。
提升基层法院法官的职级待遇。用职级晋升增强基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人才自然流向基层,为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搭建宽松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重视人才、合理用人。加强人才培训,重视人才使用,培养他们成为法院各项工作的骨干,用广阔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对聘用制人员采取社会职业化管理,打破“大锅饭”传统,实行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机制,用制度留住必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