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奢侈品热销的背后
记者暗访“两节”期间北京奢侈品店
秋雨蒙蒙,位于北京近郊的赛特奥莱购物中心显得有些冷清。但这丝毫不影响工作人员对市场行情的信心。“今天是工作日,天气又不好,所以人不是很多,节假日就不是这样啦。”赛特奥莱的一名保洁员说。
这是9月23日,中秋节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法制日报》记者在北京一家奢侈品购物中心——赛特奥莱所见所闻。
在这名保洁员的印象中,此前一个星期,这里可以用熙熙攘攘来形容。这“熙熙攘攘”之中,都是什么人?买礼品的目的是什么?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赛特奥莱购物中心里,基本上都是国际知名奢侈品专卖店。这里的奢侈品一般都打折出售,但都是正品。不少人选择在这里购物,部分是自己使用,部分是为了送礼。”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的文锋经常赴国外出差,其间也会应亲朋好友的嘱咐帮忙代购奢侈品,因此对国内外奢侈品市场颇有研究。
“一般来说,节日前会有不少人光顾赛特奥莱。”文锋说,但是今年中央严禁节日送礼,不知那里是否会受影响。
9月14日,中秋节前的一个周末。“那天人很多。”赛特奥莱购物中心的一名保洁员说。
人多到什么程度?这名保洁员想了半天,举了一个例子:在coach专卖店,工作人员采取分流方式控制顾客数量,“店里出来一个,等候在店外的才被允许进去一个”。
“不少人都是提着好几个购物袋出购物中心的,按这里的价格算,一次消费都可能近万元。”这名保洁员说,“买的这些东西是自己用还是送人就不清楚了”。
顾客购买的奢侈品,是自用还是送人?奢侈品店的售货员可能知道答案。记者走访发现,在不少奢侈品店,售货员在导购时都会问一句:“是您自己用还是送人?”
在一家专卖男士服装、箱包的奢侈品店,记者在一个皮包柜台前打量,一名女性售货员走来询问需要什么,记者表示想看下皮包。
这名售货员推荐说,如果装的东西不多,可以考虑下手包,比较上档次。随后问:“是您自己用还是送人。”
记者顺势回答“送领导”。“多大年纪,身高多少?”售货员非常“专业”地询问。根据记者提供的信息,售货员拿出两款皮包:“这两款比较适合,都是上好的皮质。我们这个牌子的皮包,最大优点是内敛,看上去不张扬。不过,领导肯定会知道价格,这个牌子还是很出名的。”
记者将目光转向一旁的皮带柜台,售货员紧跟着说送皮带也不错,随后又问到跟领导关系如何。记者不解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售货员解释说,如果跟领导关系很亲近,推荐送皮带;如果是一般的关系,送皮包比较好。
记者说还是选皮包吧,售货员递过一个折后价格3700元的小皮包说,这一款最近卖得很好。
在BOSS品牌专卖店,身着正装的一男一女正挑选男士长袖T恤。其间,女性顾客拨打手机问:老总喜欢什么颜色?
奢侈品消费中,区分正常个人消费和节日送礼并不容易,但从售货员的导购中可以发现,购买奢侈品送礼现象确实存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环境,除了遏制机关单位公款消费外,是否也应调动社会力量对节日送礼说“不”?
“在市场经济社会,奢侈品市场的存在是合理的,正常的奢侈品消费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以奢侈品为载体的权钱交易确实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社会上的送礼现象很难避免。
乔新生在一次调研中曾询问一名企业老板对送礼的看法,对方称每年给公职人员送礼的金额将近几十万元。如果不送,他也就没法“混下去”。
“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下工夫。”乔新生说,如果降低贿赂犯罪的起刑点,对受贿实行“零容忍”,那么,送的人不敢送,收的人也不敢收。(记者余飞)
·母子二人销售假冒奢侈品被刑拘
·山东枣庄打掉三家销售假冒奢侈品窝点
·对公款消费奢侈品应追查到底
·深圳南山缴获4000余件假冒奢侈品牌商品
·奢侈品反腐并非高级的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