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花落谁家揭晓,广东省内中山、广州、肇庆三个城市捧杯。其中,中山市再次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并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次获得“长安杯”的地市。
最近两年来,细心的中山市民会发现,市内各大医院不仅陆续增设了警务室,在停车场等重点部位还增加了日夜站岗的“电子哨兵”。这一细微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守卫力量得到加强后,医托行骗、医闹扰民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率先在国内创建无医闹城市,让平安走进医院,只是中山全民治安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南粤大地如火如荼的平安建设浪潮中,依托全民治安理念,中山开始探索将“犯罪少、治安好”的小平安拓展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全覆盖的大平安,18项平安细胞工程走进镇区、社区、校园、医院等,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医院警务室防范医闹于未然
早在2009年,中山市已在各公立医院设置警务室。这绝不仅仅是震慑犯罪那么简单,一名警务人员说,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医院警务室的优势更在于在最短时间内接处警,对于企图通过在医疗机构聚众滋事满足非法利益诉求,甚至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医闹”行为,警方能够提早介入制止,防止事态恶化。
在三乡医院院长黄月仪看来,相对于“大动干戈”的场面,“酒疯子”更让人头痛。
三乡医院警务室民警叶青为此绞尽了脑汁,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在医院设立醒酒室的设想,双方一拍即合。去年6月,中山首个醒酒室在三乡医院建成,一旦有醉酒人员闹事,民警会把其带到这里进行软约束,期间再由医生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这家日接待患者过千人的医院,曾是三乡镇治安状况较差的地方,设立警务室和醒酒室以来,三乡医院非但再没有发生过医托骗人、医闹扰民的事情,就连以往经常发生的因酒醉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也就此绝迹。
畅通渠道三招调处矛盾纠纷
长期以来,医疗纠纷的处置都被视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创建平安医院的行动中,中山市的思路是:防胜于阻,疏优于堵,只有畅通诉求渠道,才能合理调处纠纷。
今年4月8日,19岁的河北患者秦某因腰痛到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综合征。治疗后,当日下午她出现排尿困难、腹胀、右下肢乏力麻木等现象,随即到博爱医院急诊求医,但病情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瘫痪,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院方分别请省、市两级专家多次会诊,诊断为“脱髓鞘病”。尽管省、市两级医学会鉴定结论均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因患者母亲始终认为是院方诊断过错,多次到博爱医院索赔,甚至带同家属等10余人在博爱医院门口派发传单,并准备拉起横幅堵塞医院出入口。
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家属的诉求,让其及时宣泄情绪,释放怒气。经了解,患者下肢瘫痪且家庭困难,其母亲独自在珠海工作,是家庭唯一生活经济来源,因此需要长期聘请护工照顾患者,但昂贵的护理费、医疗费、生活费等开销让其无法应付。工作人员耐心与患者亲属沟通,向其明晰医院有严格的医疗程序和规定,且医疗鉴定表明不构成医疗事故,院方只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而博爱医院也暂时给予秦某一次性人道救助金10000元,亲属的怨气得以平复,调解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解决医疗纠纷,就要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以及诉讼解决,通过多个层面推进医疗纠纷的综合处置工作。”综治维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合理处置医疗纠纷共有三招:第一,医疗机构要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发生医疗纠纷后,要积极化解,做好调查、解答和处理工作,杜绝隐瞒、拖延、推诿等现象;第二,当在医院内医患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要及时引导到司法部门在各镇区综治维稳中心设立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人民调解法规定的原则、程序等开展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第三,若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第三方调解都无法达成共识的,要积极引导患方进入司法诉讼程序,并为有需要的患方提供司法援助。
这“三招”确实管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山重大医疗纠纷量从2011年的40例降低到17例,医疗事故鉴定数量从16例上升到23例,群众满意度从95.7%上升到97.1%。
平安细胞巧用民力推陈出新
医院由乱而治的变化,只是中山“全民治安”工程的样本之一。这项被冠以“全民”之名的治安工程,实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广泛铺开平安细胞工程,重点着眼于防控;借助“全民修身”带来的素养提升,唤起市民参与治安防范的意识,并将市民满意作为治安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
平安细胞的创建巧用民力。自今年3月份,中山禁毒部门转变工作理念,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全民禁毒,涌现了不少大义帮亲、大义救亲的典型案例。翠亨派出所辖区在册吸毒人员吴某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家庭其乐融融,但自从染上毒瘾后,吴某无心工作,终日与“毒友”四处鬼混,妻子苦口相劝反倒换来拳脚相加,无奈之下向警方举报丈夫吸毒的情况及行踪,吴某最终被民警制服送戒。
平安细胞的创建推陈出新。为了解决治安问题,创建平安社区,三角镇高平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和公安机关一起构建了出租屋业主协会平台,推出了出租屋三色管理办法,采用绿、黄、红三色评价体系,根据细致制定的出租屋管理标准打分,最终结果通过评比牌公示出来。三色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直观,租客想租房子之前看一下警示牌就能有个大致的了解,这也促使出租屋主为了更好地把房子租出去,不得不增强治安防范意识。
如今,全民治安的18项平安细胞工程已经走进镇区、社区、校园和医院等领域,已由最初的“犯罪少、治安好”的小平安迈向覆盖全市各个角落的大平安,构筑起了一道全民治安的“防火墙”。今年上半年,中山全市接报110警情同比下降23.8%。
南方日报记者 陈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