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内蒙古

牧民身边的检察室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2013-09-24 11:07: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温暖送到基层

    满都拉镇检察室距离达茂旗百灵庙镇约有150多公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记者便驱车赶到了满都拉镇检察室。一到检察室,记者就在室外的墙上看到几副醒目的宣传图版,上面写着检察室受理各类控告、举报、申诉、宣传法律法规等工作职责和联系电话。

    正如达茂旗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培昶对记者说:“检察室设在基层就是要实现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在这里,检察官们经常走访各个嘎查村、农牧户,介绍检察工作职能,建立信息联络长效机制,这样既方便服务牧民群众也畅通了群众诉求的渠道。”

    在检察室,记者见到了牧民热德那,他是特意来感谢干警为自己要回了多年的畜股报酬。一见到记者,他便说:“我以为自己的补偿款再也要不回来了,真没想到,事隔50多年,检察室的干警们为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他告诉记者,1958年时,他的姥爷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的牲畜并入生产大队,按照补贴标准计算应享有近30多万元的畜股报酬,但是在拿到20多万元后,还有一部分畜股报酬一直没有到位。

    热德那激动地说:“这件事是我家的一个大难题,我也曾找过很多部门,但是都说这是遗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7、8年过去了,我自己都快没信心了,以为这部分钱再也要不回来了,知道我们这里设立了检察室,我就找到检察室的潘主任把这事跟他说了,没想到,在潘主任的协调下,这件事很快就办成了。如果不是有检察官们,还不知道要等多久,这里的干警对待牧民群众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实实在在为我们办实事,太感谢他们了。”

    记者了解到,在检察室,干警们积极服务牧民群众,改变工作作风,变被动为主动,对群众诉求进行汇总,将农牧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及时转交给检察院各业务部门办理,并定期组织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向有诉求的群众进行答复和回访,这样尽量减少因路途遥远给农牧区群众反映问题带来的不便,真正做到变群众的“上访”为“下访”,也拉近了检察机关和牧民的感情,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

    定纷止争维护稳定

    矛盾化解在基层

    服务基层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是检察室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检察室自设立以来,检察职能便延伸到基层群众,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小小检察室发挥着检察职能延伸的大舞台作用,达茂旗检察院副检察长巴特尔对记者说:“达茂旗地域广阔,民族成分复杂,一些很小的矛盾在其他地方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达茂旗这个蒙汉群众杂居的地方,很小的矛盾由于处置不当,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出现矛盾时,牧民群众来反映,检察官把反映的问题很好地解决,就可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果沟通不到位,就有可能引发上访等事件。所以说在基层做矛盾调解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安定非常重要。”

    事实正如巴特尔所言,检察室设立极大地方便了牧民群众反映问题,检察官们通过细致的工作对每个问题一一做了处理。

    2011年8月的一天,达茂旗明安镇沙如塔拉嘎查达尔扎的牧民们来到检察室,一见到检察官,牧民们便将自己遇到的难题向检察官诉说起来。原来,沙如塔拉嘎查达尔扎的牧民们平日出行和运送生活用水的道路被人封堵了。由于道路被堵,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检察室的检察官们立即赶到该嘎查进行调查了解,原来该嘎查的牧民任某认为这条路在自家所属的草场范围内,因此不允许别人通行,私自将道路封堵,严重影响了周边牧民的正常出行。

    事发后,双方为此多次沟通未果,纠纷越闹越僵,达尔扎的牧民也曾将该情况向各个部门反映过,但纠纷一直未能被成功调解。检察室干警针对这一情况,展开调查核实。他们从旗畜牧局确认了任某对该草场确实有使用权,针对这起因邻里关系引发的民事纠纷,干警们耐心细致地给任某讲道理,最终任某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同意将封堵的道路开通,达尔扎的牧民又恢复了正常通行,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被成功化解。

    检察室主任潘志荣对记者说:“平时工作中,处理这样草场纠纷的事例很多。在调解中,我们不摆架子,不拉官腔,耐心地给双方讲道理做工作。话是开心锁,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也解开了他们心里的疙瘩。道理讲明白了,群众就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工作自然也就好做了。”

    检察室设立以来,干警们积极深入企业,走访嘎查牧户,仅今年5月以来,调查处理矛盾纠纷6起,提供法律咨询83人次,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旁听庭审以案释法

    普法宣传在基层

    在牧区,牧民法律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达茂旗人民检察院通过与法院协调,对多起案件采取到案发地点开庭审理的方式,对前来旁听的苏木镇干部和群众进行了生动的普法教育。

    5月8日,达茂旗检察院深入案发地首次对两起非法占用草场案件依法公开提起公诉。庭审现场,检察院邀请了案发地达茂旗巴音花镇人大代表和当地牧民代表旁听了庭审。

    被告人张某、王某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连续多年私自开垦承包的草场,擅自改变草场用途,种植农作物,造成草原大面积毁坏。庭审中,公诉人结合此案发表公诉意见,详细解释了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和社会危害性,分析了案发原因,提醒牧民群众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草原生态资源。庭审结束后,公诉人、检察室与巴音花镇人大代表和牧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在案发地开展了预防破坏草场犯罪的举报宣传活动,为预防此类破坏草场资源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培昶对记者说:“通过以案释法让牧民群众旁听庭审,既可以增强普法宣传活动的实效性,又加深了对此类犯罪的震慑。同时也督促草原监督管理部门加大检查和查处力度,确保了监管机制和普法宣传落实到实处。”

    职务犯罪惩防并举

    检力下沉到基层

    除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外,检察室将受理举报线索检力下沉,查办和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效果显著。检察室成立以来,检察室与反贪、反渎部门深入农牧区开展走访调研,摸排职务犯罪线索12件,成功查办明安镇牧业干事张某等贪污犯罪案件。

    满都拉检察室在对达茂旗明安镇草场补贴款发放一事进行预防调查过程中,接到牧民举报反映,天润风电有限公司占用该镇草场后发给牧民或嘎查的草场补贴款没有如数发到牧民手中。检察室干警立即对该案展开了进一步调查,发现该镇牧业干事张某有贪污草场补贴款的重大嫌疑并在第一时间向院领导进行汇报,院领导指示责成派驻满都拉检察室协助反贪局对本案进行初查。检察室干警通过走访该镇已经享受风电补贴的牧民,核实补贴数额,并依法调阅相关财务帐薄及补贴发放原始花名,查实了相关证据。张某贪污草场补贴款的案情逐渐清晰,经过公诉,现张某已被达茂旗法院作了有罪判决。

    达茂旗检察院发挥派驻检察室的作用,利用检察室人缘、地缘优势协助反贪部门迅速侦破此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万余元,保障了国家涉农惠民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切实维护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查办职务犯罪的同时,检察室的预防工作也及时跟进。检察室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讲座送到了偏远的农牧区乡、镇(苏木)政府机关,为农牧区乡镇干部送去急需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制宣传增强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切实发挥好检察室的作用,保证检察室工作顺利开展。

    在记者采访中,沿途见到了正在路上巡逻执勤的包头市路政执法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张黎明,他对记者说:“我们经常与检察室的干警们一起去苏木、嘎查做法律宣传,通过活动不仅学习到法律知识,对我们工作也是一种促进。”

    包头市公路养护处边防公路养护队支部书记、队长郭玉柱对记者说:“自从设立满都拉检察室以来,我们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干警们经常提醒我们要依法行政,还向我们讲解违法行政既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又是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这对我们如何依法执行公务有很大帮助。”

    改变工作方式,延伸工作触角,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几年的运作,达茂旗检察院检查工作向下延伸的工作经验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和包头市人民检察院的肯定与推广。5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举报处处长何延安深入满都拉镇对满都拉检察室的建立过程、工作开展情况及规范化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实地察看后,何处长对达茂旗检察院立足少数民族边境旗县实际,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包头市牧区检察院发展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所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表示了肯定。

    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灵活改变工作方式,服务于达茂旗旗委、旗政府提出的“四项重点工作”,和“八大工程”,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自治区“两个安全屏障”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的检察室,在满都拉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如“满都拉”一词的蒙古语寓意“繁荣昌盛”,满都拉检察室已真正成为牧民身边的检察室、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深圳福田区院探索推行派驻基层检察室“十百千万”工程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酒泉检察室:二百重大项目有了“廉政监理”
·山东邹城:人民监督员调研检察室工作
·广东133个检察室一年发现职务犯罪线索201件
·广东省检察院:规范派驻检察室工作
·广东省检规范派驻检察室运作

·广东省检规范派驻检察室运作
·谁再坑害老百姓,咱就去检察室说道说道
·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派驻龙泉检察室工作小记
·惠州驻监检察室办理减刑假释案14400多件无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