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西

广西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和创新互联网安全管控方法

2013-09-22 14:49: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西法制日报 

    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大大提高。截至2012年底,广西网民为1586万,其中农村网民超过400万。农村网民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网络知识匮乏等原因,致使广西农村网络安全现状堪忧。

    安全管理隐忧重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高学历和青壮年人群持续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上网群体低龄化、低学历化的趋势明显。据统计,2012年农村地区网民中,10至19岁的青少年占总数的29.6%,初中以下学历占62.2%。网络世界中的负面、有害信息及各类谣言极易侵蚀青少年的思想。此外,农村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薄弱。2012年问卷调查显示,27%的被攻击者不了解木马病毒的来源和危害性,21%的人无法识别电脑中毒症状。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安全防护能力水平的低下,使农村地区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盲点和“洼地”,影响整个互联网的安全稳定。

    据公安机关统计,目前,广西农村地区有网吧1608家,占全区注册网吧总量的38%。相当部分的网吧经营场所条件简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治安环境复杂,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网民肆意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的现象突出。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的情况也比较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全国多地先后形成了以特定地区为核心的网络犯罪集中地。例如广西某地已经形成木马制作、销售、诈骗、洗钱一条龙的黑客产业链,影响恶劣。

    强势打击效果显著

    针对农村网络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广西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和创新互联网安全管控方法,在净化整治农村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2年,全区共出动警力6000多人次,检查偏远网吧2871家次,清理违规上网身份证9319张,对511家违规网吧和245名责任人依法处理。

    为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依法公开管理,广西各级公安机关依托网上“报警岗亭”和虚拟警察共受理网民举报2万多次。在派出所建立“社会网情引控点”200多个,确保舆情事件“始于基层,解决在基层”。在全区46家重点网站挂牌成立网安警务室,指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次开展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全区共破获涉网案件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7人,清理网上违法有害信息20余万条。配合公安部开展打击宾阳县QQ视频诈骗犯罪专项行动,6月份以来,共破获诈骗案件133起,打掉犯罪团伙4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5人,捣毁诈骗窝点33个。

    加强监管任重道远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广西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不断壮大,但仍跟不上网络形势发展需要。目前,全区仅有三分之一的县级公安机关成立了网安大队,远低于全国60%的平均建设率。尽管公安机关承担着保卫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然而,互联网发展至今,单打独斗、“一肩挑”的方式已经无法承担和适应互联网安全管理的繁重任务,农村网络安全管理必须形成综合管控格局。

    近年来,广西公安机关坚持以警务创新盘活农村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探索开展“e村e警”试点建设工作,通过开展“一网”、“一群”、“一频道”、“两微博”的建设,加强网上宣传、交流、服务和指导,织密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