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优先照顾弱者的目的,南京公交行业开展了“礼让斑马线”的活动。这个活动既是对行人路权的尊重,更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
斑马线前,让行人先走。从9月16日起,江苏南京公交行业“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活动正式实施。目前,南京共有近千条斑马线没有红绿灯,公交驾驶员将遵循“321”的礼让标准,将路权优先让给行人。
与机动车辆相比,行人处于先天的弱势。一旦发生事故,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行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本着优先照顾弱者的目的,南京公交行业开展了“礼让斑马线”的活动。这个活动既是对行人路权的尊重,更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在一个文明社会,人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弱者是首先需要保护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般的权利。若没有对弱者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可能高到哪去。
当然,有人会提出不同意见。为何要提倡“礼让斑马线”?如果行人没有违反交规,公交车自然需要让路,这是一个遵纪守法的问题;而如果行人违反了交规在闯红灯,公交车继续礼让,是否就会助长人们闯红灯的行为?而且,此时公交司机的礼让,可能造成交通的暂时失序,这是否得不偿失?因此,公交车司机只要遵纪守法即可,没有必要对他们提出过高道德要求。
这样的担心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刻板,过于僵化,忽视了道德的主动性,忘记了道德的践行需要坚定的先行者。首先,对于机动车辆来说,当他们面对行人时,除了遵纪守法,还可以做得更多。比如,不给行人制造紧张与压力,这种紧张和压力可能转化为真实的危险。这是机动车辆司机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既然机动车辆存在选择的可能,而且这种可能指向更道德,为何不去做呢?
即便行人存在闯红灯的行为,机动车辆也可以有两种选择:或是冲上去,或是停下来。冲上去的可能,或是给行人一个教训,或是导致事故发生;而停下来的可能是,交通可能暂时拥挤,但行人却可以安全通过。作为一个有价值观和道德感的人,应该选择停下来。道德从来不是和别人怄气,道德的践行需要内心有坚定信念的先行者。他们不在乎别人是否比自己更道德,他们在乎的是:自己是否坚持了内心的道德标准。
道德的提升不太可能同步,期待所有的机动车辆都像公交车一样“礼让斑马线”有点难,期待所有的行人都像公交车司机一样懂礼守法,坚决不闯红灯也有点难。但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能成为一些人首先做得更文明的阻力,更不能成为放弃努力的理由。如果是这样,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埋怨的借口,所有人都会等着别人更文明、更道德。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所有人都放弃了道德层面的努力,表现出不道德的一面。
(李劭强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山东日照:志愿者“牵手斑马线”爱心护学
·请对斑马线多一些敬畏
·哈尔滨"五一"后增划斑马线即将处罚行人违章
·护学斑马线
·“护学斑马线”亮相成都 孩子过街交警护航
·从斑马线功能看规则意识
·从斑马线功能看规则意识
·驾车过斑马线不让行人 南京开出首张罚单
·“史上最严交规”实施 市民走斑马线仍需凑一撮
·斑马线上的“争夺战
·斑马线 安全吗
·斑马线上的“拉锯战”:红绿灯检验城市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