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习水政法机关全力深化平安建设

2013-09-17 17:40: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生活报 

    今年,贵州省习水县政法机关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政法机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全省、遵义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水县工作大局,深入推进“平安习水”创建,强化“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开展党员干部“五带头”和“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全面加强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2年,习水县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2.22%,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达92.67%,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持续上升并创历史新高,政法工作得到习水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政法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有力推动了该县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着力构建“大政法”工作格局

    从2012年年底开始,习水县公安局局长陶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全面负责公安工作,而且还要承担起习水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的重任,他此前已在习水工作了4年多,对习水的社会治安状况及社情民意了如指掌,此次职务上的升迁,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陶冬走马上任后,为进一步巩固近年来习水县政法机关取得的成绩,推动该县政法工作再上新台阶,随即深入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及相关乡镇综治办、司法所等部门,就习水县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等进行认真调研,掌握了大量扎实的基层工作情况。因此,在他履职后召开的第一次政法委全会上,他突破公安工作视角,向与会人员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平安”的理解:“平安幸福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谐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法机关和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深化‘平安习水’建设,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社会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平安涵义,不仅包含人民群众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内在需求,也包含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外在需求,深化‘平安习水’建设是摆在全县政法机关面前的一件政治任务,是推动政法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基础。”

    此后,为有力推动习水县政法工作发展,深化“平安习水”创建,陶冬在多个场合要求该县政法机关要着力构建“大政法”工作格局,增强政法机关的工作合力和凝聚力。

    今年初,习水县召开了全县政法工作会议。这次会上,陶冬提出,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该县“三化一强”发展主战略,深入开展平安、法治建设,强力推进“四项改革”,强化政法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八个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增强政法机关的公信力,为该县“脱贫、强县、设市、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3.5%以上,实现“双提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双满意”的工作目标。

    除了政法机关对习水县政法工作、深化“平安建设”等自提要求、自加压力外,习水县委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和深化“平安习水”创建等的开展情况,并给予了切实的关注和有力的支持。今年1月,该县县委书记曾瑜便开始调研政法工作,在由该县直政法部门及部分镇乡党委政法委书记参与的专题会议上,她对进一步深化“平安习水”创建作出了安排部署——要求全县政法机关要紧紧抓住深化“平安习水”创建这一主题,围绕“三化一强”主战略、锁定“脱贫、强县、设市、建成小康”四大历史任务,在“平安习水”、“法治习水”、“小康习水”建设上下功夫;围绕安全感、满意度的提升上下功夫;围绕新任务,搭建新平台,在重大项目、产业发展、民生工程、园区和示范带建设的保障和服务上下功夫;围绕建设公平正义、素质过硬的政法队伍,在增强公信力、亲和力上下功夫;围绕“十破十立”、“四个更加注重”,实现“五大转变”,在建设开明开放县、小康县上下功夫;围绕干警群众路线教育、民风五项教育、“1+N”民生温暖工程上下功夫。

    曾瑜还要求,全县政法机关要坚决做到抓党性、抓管理、抓匹配、抓联动、抓宣传、抓满意度“六抓”。

    “阳光工程”改变戒毒康复人员人生

    “让戒毒康复的人群阳光起来,一同抵御毒品的蔓延”——这是习水县积极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

    为了让戒毒康复远离毒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习水县委、县政府今年预算了125万元禁毒经费,引资在习水发电厂一栋厂房成立了一家“阳光工程”制衣厂,集中安置部分戒毒康复人员,鼓励其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彻底远离毒品的侵害。

    一位戒毒康复人员说,过去无职无业,游手好闲,觉得白粉很诱惑人;现在有班上,有事做,管教人员天天讲毒品的危害,还哪有心思去想吸食毒品?

    习水县禁毒办负责人、公安局副局长马龙说,“禁绝毒品不只是打击毒品犯罪,重点是全民心灵的拒毒大门需要永久上锁。”

    这两三年来,习水县委、县政府对禁毒工作一天都没有懈怠过,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落实了专人、车辆、阵地,使禁毒工作有载体、有措施。今年春节期间,妇联、团委、工会等部门在客车站组织禁毒志愿者开展流动课堂;在“6·26”,举行了大型的禁毒宣传活动和禁毒文艺表演;每逢新学期开学,在各学校开展禁毒教育……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禁毒活动,构筑了全民禁毒宣传的良好格局。

    作为打击毒品犯罪的主力军,习水公安局对毒品的禁绝从未放松警惕。禁毒民警说,公共复杂场所是他们重点监控的地方,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在公共场所查处了涉毒案件5件,取缔涉毒娱乐场所2家,责令停业整顿3家。

    对待毒品犯罪,习水警方的态度是:“露头就打,发现就打,以打开路,以打促防。”一批涉毒犯罪嫌疑人纷纷在习水落网。

    法院:诉前走访化解社会矛盾

    前段时间,习水县法院接到一起一村民组的取水纠纷诉讼,接待了群众后,立案庭全体干警先后三次深入纠纷地——良村镇茶园村实地了解案情,并将案件主动向该院党组作了汇报。该院立案庭庭长陈艳说,像这样的诉前走访,在法院已经是家常便饭。

    今年上半年,习水县法院审判结案1596件,用时间折算,平均每天承办近10件案件,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这些工作,法院干警多数时候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的休息时间。该院院长冯发顶说:“民生是天下大事,我们如此繁忙的目的就是要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让司法权威站在民主法制的顶峰。”

    发展中的习水,社会矛盾凸显。今年上半年,东皇镇村民王某、赵某等4户农户在习水县推进城市建设进程中,以各种不正当理由拒绝房屋搬迁,在群众中引起了恶劣影响。无论镇村的干部和群众怎么劝说,这4户农户依然置之不理,说什么都不搬。法院接到诉讼后,在认真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强制拆除的裁定。事后,该县县直机关的一位退休老同志说,“对于涉及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法院应该保护;强制拆除他们房屋,法院做得好、做得对,不这样,我们的城市谈何发展?”

    一位姓王的当事人深有感触地说过:“法院是人民群众万般无奈、祈求到最后的底线,如果没有法院,群众的合法权益哪里维护去?”这位姓王的当事人在今年上半年,仅用一个星期就要回来了她的30多万元借款。她在起诉当初也没有想到自己费了那么大的周折都要不回来的借款,在诉前调解中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民生是天下大事”,习水县法院今年以来所受理的1800起案件中,审执结1596件。冯发顶说,老百姓的官司来到了人民法院,能调解的就调解,实在不能调解的才审判,这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有的当事人来起诉,没有车费回家,法官们还自己掏钱让当事人吃饭,为当事人买车票。

    人们常说,老百姓有三难:一是子女上学难;二是生病住院难;三是群众打官司难、执行难。今年1月,习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习酒镇岩寨村村民范某与鼎盛煤业的劳动纠纷进行调解,经双方协商后,议定由鼎盛煤业一次性支付范某工伤“四级”伤残待遇67.5万元。仲裁调解书生效后,鼎盛煤业一直未履行支付义务。生活极其窘迫的范某向习水县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及时审查立案后,执行干警本着执法为民宗旨,想法设法为当事人解决问题。当时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也十分困难,案件处理一度陷入僵局。为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及时实现,该院执行局主动与各部门对接,在政府同意的前提下,将鼎盛公司交至政府的维简费30万元扣划至法院账户并及时交付范某用于支付医疗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习水法院历来遵循的原则,也是他们恪守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准则。今年以来,该院先后审结各类民商案件996件,调解撤诉746件,审结刑附民案件28件,并在调解中化解了信访矛盾15起,有力地维护了习水大局的稳定。

    检察院:创建“4+1”工程获得模范院和示范院荣誉

    习水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是贵州两个全国百优反腐教育基地之一。就是在这个约800平方米的大厅里,已经接待过全省的检察长,接待过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领导。墙上那些已经锒铛入狱的官员,已经成为警醒现在的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拒腐防变的反面教材。

    “把权力关进笼子”,现在,习水县检察院把预防职务犯罪放在了工作的首位。特别是今年,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该县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呈现出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大家将精力放在了如何为百姓谋利益上,使得发展加快了,党政干部形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在习水,有个常规,那就是每一次职务履新的干部,第一次接受廉政教育的场所便是习水县检察院办公楼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这是近两年来习水对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的新举措。针对每一次前来接受反腐倡廉教育的党员干部,该院检察长张杰都会耐心为这些履新的干部反反复复敲响拒腐防变的警钟。

    今年对于习水县检察院来说,创建“4+1”工程是该院的一件重要事情。7月份,该院在省检察院召开的会议上,捧走了贵州省首批“4+1”模范院及示范院的奖牌,这两个荣誉来之不易。作为“4+1”工程中检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水检察赋》上写道:“勤政与廉洁共勉,执法与服务同进。培植铁手,奉行铁事,置办铁案。”干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张杰说,每一次开会,该院党组都把对干警的思想教育及业务水平的提升作为执法办案的第一大事,没有过硬的检察队伍,何来奉行铁事、置办铁案?

    权力是否关进了笼子?这是检察院最为关心的事。张杰说,习水每一次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大宗物资的采购、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等,检察院没有缺席;每一次干部警示教育,廉政排查,检察院也没有缺席。

    一位今年履新的乡镇党委书记说,凡是涉及到项目问题,有廉政风险的,一旦有了检察院的参与,就让他们看到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航向,心里也踏实多了。

    今年以来,习水检察院先后参与了2次重大项目监督,开展了预防调查4次,重大案例分析4次,发出检察建议4次,开展专题讲座5次,为习水党员干部注射了一剂又一剂拒腐防变的“强心针”,使习水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干部安全了,信心更足了。

    公安:完善城乡社会治安防线

    在我省“雷霆行动”首场“打盗抢、保民安”战役中,习水县公安局以全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命案全破目标。

    在习水县城每一个社区、每一个重要路段,都有一个移动警务室,蓝色的警务车辆,既是人民警察服务群众的地方,也是他们休息的地方,成为了习水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位老人傍晚在该县西城区休闲广场散步时,看到移动警务室里的警察正在认真处理一起治安事件,他感概地说,市民休闲的时候,民警还在继续工作,真是太辛苦了!而该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陶冬认为这是应该的,他说:“我们是人民警察,责任就是守护老百姓的平安,让全县72万人民安居乐业。”

    习水的人民警察,永远都没有真正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对城区来说,更是如此,地处习水县城中心的城东派出所所长李金郁和城西派出所所长袁明飞都认为,他们工作开展得扎实不扎实,直接关系到县城的社会治安好不好,治安出一点问题,群众就会怨声载道。

    信访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一面镜子,过去,在两城区的派出所上访的群众让民警们忙得焦头烂额,现在,上访的群众虽然少了,但民警依然没有轻松一点,他们在街道上巡逻守夜,不仅要维护社会治安,还要对涉赌涉黄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净化。

    治安好不好,警笛声的多少是一面旗帜。居住在县城老蔬菜公司的一位退休干部说,以前,经常听到警笛在响,现在,警笛声好像消失了,习水的社会治安形势比过去好了很多。一位机关工作人员回忆说,2007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习水的安全感仅有66.17%,街上发生打斗、吵闹屡见不鲜,而现在,习水的治安形势大为好转。这些对平安的真实感受,与安全感的提升密切合拍,在今年上半年全县的安全感模拟测评中,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超过了94%。

    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守护神,不只是在城市,乡村也如此。习水公安局除了出色地完成安保任务、道路畅通任务、消防任务外,该局还建立了49个农村警务室、10个集市移动警务室、101个护校岗、61个校园警务室、12个高速公路警务室、53支社会防控队伍,构筑了牢固的社会治安防线。

    司法:法治文化香味满溢绿洲红城

    今年,习水“法治文化试点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块块与法治相关的名言警句标牌,一段段与“法治中国”相关的高层领导论述,一条条与“法治习水”相关的标语标牌分布在习水城乡角落、机关单位、公路沿线、街道、广场、学校、企业,共同构建起了法治习水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这是习水启动贵州省法治文化试点县工作以来最明显的变化,因为这些小小标牌,使得“全国法治先进县”的奖牌熠熠生辉。

    该县司法局局长程富康说,试点工作启动当初,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模本,政法几家反复商量,如何让习水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彰显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如何营造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解决这些问题,破费了一番心思。他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书记专门作了指示,县长多次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县委副书记郭正勇多次召集政法部门负责人就法治文化打造召开专题会议商议,该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陶冬也多次实地查看法治文化打造现场。

    习水是革命老区,因此在创建法治文化的进程中,该县把法治文化与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共融共创、共推共建。作为一项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创建工作,习水县委明确了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点面结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乡镇、村(居、社区)、企业、校园、科局、广场、公园进行法治文化建设,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该县“脱贫、强县、设市、建小康”目标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习水政法部门意识到,打造法治文化试点县,关键是用文化塑造老百姓的法治灵魂。而要塑造老百姓的法治灵魂,就要从群众摸得见、看得着的地方入手,从细节入手,经过艰苦的努力,今天,法治文化街区、公园、画廊、单位、学校、企业、乡镇、村居等试点创建的八大主题建设已经全面完成,深化了习水法治建设内容。

    法治文化试点创建工作启动后,习水县先后在县城西城区打造了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公园,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教育、农牧、工商、国土局等16家单位建设法治文化示范单位,在仙源、温水、良村、东皇、土城、习酒、三岔河等7个乡镇建设法治文化示范乡镇,在仙源镇大石村、温水镇群英村、良村镇大安村、东皇镇顶社区、土城镇水狮坝村、民化乡三元村、习酒镇大湾村、程寨乡石门村等8个村(社区)建设法治文化村(社区),在习酒公司打造了法治文化企业,在习水一中、习水县职业技术学校、习水五中、金州小学、东皇镇中学试点建设法治文化示范学校,在习(水)新(寨)公路沿线打造了百里法治文化画廊。把部分中外著名法典的精髓,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历史上的法治故事、法治漫画、格言警句等刻录在街道、公园、单位、学校、乡镇、村居以及公路沿线显眼位置,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召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学法尊法用法守法环境。

    文化是民族的魂,传播只是一种方式,在习水法治文化创建试点过程中,与法治相关的期刊如《红城法芸》、《红城卫士》、《法治文艺》越办越好,“法治习水”、“红城法治”、“红城蓝盾”等电视节目越来越响,使法治文化植根百姓心中,进一步塑造了群众的法治灵魂。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贵州习水县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县侧记
·贵州习水:“小手拉大手”宣传预防职务犯罪
·贵州习水改进作风严控专案工作即时表彰奖励
·贵州习水县百名民警下乡实施“1+N”民生温暖行动
·“三关”工程温暖三代人:贵州习水社会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