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广州市越秀区警方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新模式

2013-09-16 14:51: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法治报 

“从2008年到现在,华侨新村社区盗窃、抢劫、抢夺这三类可防性案件为零发案!”“都府社区自引进物业管理后,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满意率每年均在98%以上!”“盘福社区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后,每个网格员都成了社区民警的助手,治安情况明显好转!”在9月13日举行的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社区警务交流会上,社区民警在交流会上畅谈社区警务经验,引来赞声一片。

越秀区是广州的老城区,区域内居民住宅普遍呈开放式布局,全区266个社区街巷互通,老旧单体楼多,封闭式大院少,大多数社区存在建筑旧、楼院散等问题,引进综合物业管理公司难度大,这些先天不足,直接导致越秀区社区治安防控基础薄弱。2006年与原东山区合并后,为加强社区基础防范建设,强化社区治安管控能力,在越秀区委、区政府的牵头下,街道和派出所积极参与,采取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形式探索建设适应不同社区类型的防范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社区治安防范模式,先后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秀警务社区。

华侨新村

“警民一键通”把24小时服务窗口前移到社区

在社区,如何方便快捷地找到警察?越秀区华侨新村社区的居民十有八九会告诉你,用“警民一键通”最便捷最高效。但凡遇到疑难事烦心事,只需按个按钮,就可以接通社区民警的手机,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很短时间内就会有人来帮忙。

作为越秀老城区最基层的警务服务窗口之一,华乐派出所华侨新村社区警务室直接面向社区3554名居民。“警民一键通”系统启用后,居民群众24小时都可以与民警沟通联系。

正如78岁的梁阿姨所说,“社区里的事,对警察来说可能是小事,对我们来说可都是大事。

现在好了,随时可以找到人、找对人”。

记者发现,“警民一键通”其实是挂在警务室外围墙上的一个灯箱,由LED警灯、服务灯箱和警民信箱3部分组成,功能则相当于一部安装在社区里的免费固话。在这个灯箱上,有绿色和红色2个按钮,绿色按钮为“民警热线”,可接通社区民警的手机;红色按钮则是“报警电话”,可以直接连到华乐派出所报警平台。按钮的上方是2名社区民警的头像,左边则显示社区民警的名字、警号和手机号码,并公布有监督电话。

华乐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贺毅表示,“警民一键通”系统旨在方便社区居民报警、求助和咨询,是派出所新近推出的一项便民举措。近期,还将在警务室外墙上安装遮雨棚,以后居民群众与社区民警露天通话再也不用日晒雨淋。

华侨新村楼房比较老旧,采光、排水这样的纠纷较多,有些纠纷居委会解决不了,都要由社区民警来调解。而社区居民通过这套系统,实时与民警沟通联系,如同社区民警24小时在居民群众身边。

目前,“警民一键通”已向辖区其他社区推广,将逐步实现人员密集场所、复杂路段全覆盖。

盘福社区

网格化引领智能社区新模式

“以前计生人员上门只查计生,户政人员只负责户口,碰到治安问题,他们谁也不理!造成居民对居委会和派出所的工作都不满意!”六榕街道盘福社区民警潘红斌告诉记者,那时盘福社区的治安情况并不理想。

据了解,盘福社区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老社区,辖区内有盘福立交和“越秀老城区饮食一条街”之称的盘福路,交通繁忙、人流众多,治安复杂。2012年11月,六榕街道按照“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楼、楼进网格”的总体思路,将盘福社区划分成12个服务管理网格(平均每个网格191户),每个网格配备1名由专业社工担任的网格员,职责是每天穿街入巷、挨家挨户上门排查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通过配备的掌上平板电脑,上报排查发现的问题,并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盘福社区合理划分网格后,潘红斌便开始有选择性地将社区警务工作主动融入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将部份难度不大、无关保密的公安业务放入“网格”中。由于入格业务简单易懂,技术要求不高,任务明晰清楚,网格员乐于接受,主动作为,逐渐成了潘红斌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同时,潘红斌依托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系统和社区网格员队伍,将网格内所有与治安、消防工作有关的元素,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记者发现,社区网格员每天佩戴“治安巡逻”红袖章,手持平板电脑(配3G上网卡和SIM卡),将巡查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治安、消防信息,通过平板电脑实时录入、传输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系统平台。潘红斌则坐在警务室打开系统平台,按照上传事件的性质下达处置指令,派遣网格员或社区辅警到现场处置。无法马上处置或不属于公安业务范围的,则通过系统平台上报给街道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处理,实现社区治安工作“事情有人跟踪,问题有人处理,结果有人反馈”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机制。

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后,扎实推进了社区平安创建工作,形成了社区治安工作“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出了老城区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的新路子。今年上半年,盘福社区警情同比下降8%,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0%。

都府社区

引进物业管理一扫老城区脏乱差

都府社区位于北京街的北部,是个典型的老城区社区,内有5条内街、8个出入口,在引入物业管理前社区治安工作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是治安问题多、管理人员少;二是警情案件多、打防措施;三是投诉意见多、整改回应少。同时,在卫生、绿化养护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为破解上述难题,社区民警梁耀明通过采取引入基础物业管理与社区警务工作共建的方式,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北京街都府社区最终实现了物业公司经营和社区治安工作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有效解决了辖区治安问题多、管理人员少难以进行有效的治安管理等问题。

“老城区里的社区居民,对引进物业管理都举双手赞成,但一提到交钱至少有一半人就立马走人!”梁耀明表示,通过重点宣传,让居民了解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利益相关性,采取公开透明的收费方式,将收费情况全部公之于众,接受居民群众的审计监督,提高居民参与的自觉性,目前,已有90%的居民群众自觉交纳物业管理费。同时,由政府部门会同物业管理共同承担社区垃圾清理、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以减少物管公司的财政负担。

另外,梁耀明兼任物业公司的保安队长,将物业公司的安保力量和安保业务纳入到警务室的管理之下,成功促使物业管理公司将工作重心由提供物管服务追求效益,逐渐转向配合社区警务工作提供物管治安服务并重提升物管知名度上来。社区案件类警情从2009年以来始终保持在2宗以下低发案水平,刑事警情和三类可防性案件均实现为零,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满意率每年均在98%以上。

新河浦社区

电子门禁百分百覆盖消除安全隐患

新河浦社区坐落在东湖公园旁,共有楼宇277幢,仅旧民宅华侨别墅就有132栋,因它毗邻广州军区机关重地,又是省委机关办公所在地和省市领导居住地,为昔日的“东山少爷”聚集,社区地理位置重要而特殊。

“这里楼宇矮而多,分布散、房屋旧。”潘秋红从2011年10月担任新河浦社区民警的那一刻开始,就针对新河浦社区的实际情况,在东山街道、东山派出所大力支持下,在社区大力推行立体治安综合管理模式。

“新河浦创建平安社区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大力推广IC卡门禁的基础上实现技防、物防和人防三结合,大力推进社区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潘秋红介绍,刚来新河浦社区的时候,她发现辖区内的楼宇大多没有安装门禁卡,且社区街巷多四通八达无法实施全封闭管理,安全隐患很大。

针对实际情况,潘秋红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社区重点场所部位、治安复杂区域实现技防无缝全覆盖,首先就是大力安装电子IC卡门禁。仅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就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动员辖区内省委管理局、省委印刷厂、省委接待办等机关单位和居民住户共筹集资金60万元。潘秋红还记得,为了筹集充分的改造资金,她一次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一次次走访单位领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磨破了嘴皮,特别是对美华北21至25号6幢的改造升级,她前前后后去找单位领导20多次,历时6个多月,对方终于被她的坚持不懈所感动。

目前,社区内46扇残旧普通防盗门已全部升级改造为数控电子IC卡门禁,率先实现了全区第一个电子门禁百分百覆盖的社区。为此,山河大街、美华北路21、23、25号全体住户各联名写了一封表扬信说,社区民警终于让他们圆了三十年来更换旧铁门的梦,让他们有了更安全的家园。

据了解,从2011年11月潘秋红担任新河浦社区民警至今,不到2年的时间里,社区实现了2012案件类警情同比2011年下降22%,2013年1~7月入屋盗窃等三类可防性案件零发案。(记者 尹利勇 通讯员 施桂鸿 李玺迪)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昌平公安分局开通30个重点社区警务微博
·陕西安康95%的社区警务室配备专职民警
·山东东营河安社区警务室创新"社区六进"举措
·甘肃加快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建设
·江苏南京六合开展标准化社区警务室建设
·甘肃明确社区警务建设标准及奖励措施

·甘肃明确社区警务建设标准及奖励措施
·贵阳警方“三听民声”细化社区警务
·广东广州南沙推出二维码社区警务服务系统
·广州南沙推出二维码社区警务服务系统
·安徽芜湖鸠江:"加减乘除"让社区警务暖民心
·北京首批社区警务微博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