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周志军:我的优势是接地气

2013-09-16 09:44: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周志军说,果树像人一样,有年轻力壮的盛果期,也有暮年的衰败期。

开车几百公里下乡讲课,只要村民需要,周志军随叫随到。

    检察印象

    ■近年来,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短信、报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了解越来越全面,使代表对检察工作的监督真正落到了实处。

    ■希望检察机关多利用典型案例宣传法律,同时大力宣传自己,使更多的群众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能,在人民心目中更好地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地与人大代表保持紧密联系,多组织一些座谈会、案例分析会,让代表更多地知情知政,从而更好地起到监督作用,也让代表更多地理解检察工作。

    □过去的采摘园只是单纯的果蔬园。随着京郊民俗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周志军发现,旅游采摘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服务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游人采摘的兴致。为此,他向北京市两会建议,从支农资金中拨付专款解决基础设施档次低、不配套等制约乡村民俗游及采摘的发展瓶颈。

    □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发展新农村更应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而不应该是简简单单地一味强调让农民上楼。

    北京市昌平区自古以来就有“苹果福地”的美誉。在明代《群芳谱》中有这样的记载,“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于昌平北部,形成绵延百里的“山前暖带”,温榆河发源其阳,潮白河横穿其阴,润泽着山脚下的富饶土地。

    在这片风水宝地上,活跃着一位基层农技人员,他就是北京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周志军。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至今,周志军跟果树整整打了30年交道。

    “北京的农产品放心吃”

    “是不是越漂亮的水果农药残留就越多?个头儿大的会不会是激素催起来的?”与周志军的交谈自然而然地从水果开始。周志军连连摆手笑着说,早在七八年前,他就同北京市农委的其他代表提出过相关建议,呼吁从面源上消除污染。在北京市人大的监督下,北京市政府和农业部门密切关注,并逐步形成了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果蔬等农产品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所谓面源污染,指的是因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带来的渗透和淋洗等污染问题。周志军等人的建议得到了北京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北京市各区县均要求对外来农药实现定点销售。周志军所在的昌平区林业局,就承担着对农药的试验和化验工作,然后从众多农药中选择残毒最少的,向农民推广应用。

    “低残毒农药一般是生物制剂,一周左右就会自然分解。”周志军说,北京市对化肥的施用量有严格控制,各区县已经基本实现了施农家肥为主的种植模式。所以,“北京产的果蔬等农产品可以放心吃”。

    周志军说,还有一个让人放心吃的理由,就是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无论在早市还是在超市,购买的农产品都能够从批发环节找到条码,通过条码就能够追查货源,追究责任。为方便消费者,相关部门还在全市范围内开通了电话、短信、互联网的24小时业务查询。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加工储运、批发市场及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追溯。

    “让古树把历史保护起来”

    在采摘苹果的季节,到过这里的人们会注意到,昌平的果蔬采摘园有个特点,采摘园周边都种有树木和鲜花,看上去像花园一样漂亮。

    周志军说,过去的采摘园只是单纯的果蔬园,随着京郊民俗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他发现旅游采摘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服务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游人采摘的兴致。为此,他向北京市两会建议,从支农资金中拨付专款解决基础设施档次低、不配套等制约乡村民俗游及采摘的发展瓶颈。

    建议得到北京市农委的重视。很快,北京市农委、旅游局便有计划地在果蔬园周边种植树木、花草及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观光与采摘结合起来,整洁的果蔬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采摘。

    昌平的苹果、怀柔的板栗、门头沟的核桃……北京的农产品不仅丰富,而且有很多历史文化可以追溯。怎样才能把这些历史保护起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周志军想到了《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

    他发现,现行条例只是简单地把松柏、国槐列入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而结果实的树木并没有涉及。“怎么证明栗子的源产地在怀柔?有五百年的老栗树算不算?”周志军希望法规能够对古树名木进行科学界定,让古树把历史保护起来。

    尽管建议办理部门的答复称“结果实的树木太多,保护不过来”,但是,周志军的建议还是在北京市人代会上引起了相关区县领导的重视。截至目前,周志军了解到,怀柔区已经保护了一片古板栗林,他所在的昌平区也在行动,为保护当地仅有的百余棵老海棠树,当地不仅给每棵树作了登记,还以一棵树每年200元的价格补贴给当地村民,请他们代为保管。

    “新农村建设要切合实际扎实推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地正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一哄而起、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现象。2006年年底的一天,周志军下乡教村民嫁接新的苹果品种。山沟里突然冒出的几个楼房样板间让他吃了一惊。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建成的楼房样板间,还鼓励村民去看房,称二十几万就可以住进新楼房。然而,当地农民对此并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就算住得起楼房,煤气、燃气等费用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重的负担。

    “这也太不现实了!山沟里的农民上楼干什么?这样做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实惠?”周志军的第一反应是,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发展新农村更应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而不应该是简简单单地一味强调让农民上楼。

    他向北京市人代会提交的“新农村建设要切合实际扎实推进”的建议,引起很多代表的共鸣。如今,昌平区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有规划地进行着,房屋建设统一规范、统一标准,村容村貌建设有了很大改进。通过产业规划,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环境保护要治理更要预防”

    周志军的一些建议就来源于他的生活或工作中,解决起来非常快。

    今年5月的一天,周志军下乡查看果树新品种改造试点情况。途中,他发现离公路100米处的坡地上堆着一堆生活垃圾。因为这里是个小河套,刚好位于怀柔水库上游,很容易造成水源污染。他赶忙给昌平区人大常委会打电话反映情况。

    情况紧急,周志军没有写书面建议,而是直接打电话向昌平区环保局反映情况。

    “这种情况不归我们管。”昌平区环保局说。

    “那你们管什么?”周志军问。“环保局只管污水。”

    “这属于饮用水源上的污染,你们管不管?事情很重大,请你们不要再推托了,我就向你们反映这个情况,该找哪个部门你们联系吧。”周志军挂上了电话。

    这招真灵。不多久,昌平区环保局就找到市政市容委,污染地的镇长等人都赶到现场,并当场决定第二天清理。

    “清理是一方面,还要防止继续倒垃圾。”周志军在清理当天专门赶到了现场。

    “那我们责成村里专人来管,杜绝倾倒垃圾。”该镇镇长当场表态。

    不久前,周志军再次前往,这一次确实没有再看到垃圾了。

    周志军始终认为,自己的工作跟环保工作密不可分。面对北京市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状态,他不仅连续多年关注北运河的污水治理,2012年,还同另外11名代表一起,向北京市人代会提交了关于在潮白河建设绿道的建议。此项建议被列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议案。

    “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宽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是可供行人和骑车人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周志军欣喜地说,绿道的建设规划已纳入政府的思路,2012年,北京市为群众拟办的35件实事里就提到开展健康绿道试点,而且《北京市绿道建设工程规划纲要》正在酝酿推出。

    周志军说,北京市绿道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海淀区南长河公园等绿道建设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百姓可以感受到“绿道”的诸多优点:维护土地生态平衡;降低PM2.5含量;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等等。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