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队伍建设

“法官”这个词让我觉得温暖——河北高院四位法官连续六年悄悄资助一家孤儿院

2013-09-14 15:53: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李勇、江秀珍、王云跃、樊世秀是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四位资深法官。他们每个人都有20年以上刑事审判经历,手握生杀予夺的“判官笔”,过手无数大要案。但几乎没有人知道,在庄严的法庭背后,他们从办理一起案件中涉及的两个孤儿开始,连续六年在悄悄地资助一家孤儿院,成为那群孤苦孩子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者。当记者就这个少为人知的故事采访时,他们说,做法官,比普通人更要有善良之心、仁爱之情。

    在石家庄市一家偏僻的孤儿院的孩子们那里,法官这个词意味着“温暖”。在他们眼里,河北高院的这四位老法官,是在寒冷的时候载着吃的、穿的来看望他们的亲爱的叔叔阿姨;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他们解开心结的可以信赖的亲人。

    孤儿院院长常辉告诉记者:这四位法官是孤儿们的朋友和亲人。除了为孩子们提供物质帮助之外,还经常为孤儿们提供法律帮助和精神支持。闻讯孤儿院一个女孩子被人欺负了,李勇法官立即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来给她做心理疏导,及时提供法律帮助。

    跟孤儿院这份特殊的联系源于2007年江秀珍法官办理的一桩保定易县灭门案。在边远山区的那个小村子,被害人家里只剩下两个孤女和一个八旬老奶奶,生计无法维持。法官们在办案之余,一面安抚被害人家属,一面尽力为她们争取救济金。后来,两个孩子都被孤儿院收养,四位法官也从对两个孩子的关注,转变成对孤儿院数十个孤儿的资助,不断送去钱物。六年过去,当年案件中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四位法官对孤儿院的情谊却延续了下来。

    “天一冷,就想着得去看看孩子们了。”江秀珍说,当年,他们几个因为惦念那两个孩子的生活情况第一次去孤儿院,看到大冬天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又进一步接触那些身世可怜的孩子们,从此就再也割舍不下。

    孤儿院的孩子中有不少来自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家庭,还有好几个是父母被判刑的孩子。四位法官说:“这些孩子同样都是受害者,孩子是无辜的,我们要帮助他们走上正常的社会道路。”

    孤儿院的小孙今年上大三,上半年专门找到四名法官所在庭室来实习。在这里,她接触到这些叔叔阿姨们的另一面:他们或者埋头在办公室的几十本上百本案卷里,或者跋山涉水到案发现场实地勘察疑点,或者到看守所提审被告人和在法庭上主持庭审,总是一副庄严和忙碌的状态。而在生活中,庭里的法官们则对她极为亲切,从食宿出行到学习方面都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帮助。她也常听他们合议案子,后来小孙经常跟自己同学们提起这些法官:“他们都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考量案件,这是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她对别人说:“‘法官’这个词让我觉得温暖。”

    他们审理的大多是二审案子,涉及的都是重大案件甚至死刑案。平时办案任务很重,法官们工作压力也非常大,但对孤儿院的牵挂和帮助却始终没有停止,甚至成为四位法官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常常说:“其实我们不是单纯的捐助者,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些案件背后的被害人甚至被告人的生活故事,我们也更加深切地意识到:面对的一个个案件背后,都牵连着他们的家庭、老人、孩子的悲欢离合。以善良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法官比普通人应该更具有这种情怀。”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