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戒毒人员社区康复、就业安置工作,通过加大投入保障、创新管理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截至2013年6月底,全市建立就业安置基地45个,在139个现有吸毒人员百人以上街道、乡镇建立就业安置点205个;社会面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率逐年稳步增长。
打造专业化禁毒帮教队伍
多年来,上海市委政法委、市禁毒委积极协调市编办、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人财物保障措施,不断细化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标准。
为充实帮教力量,上海市、区(县)两级政府通过不断提高禁毒社工岗位工资标准、引入职级薪点晋升、加大绩效考核奖励力度等措施,使基层工作力量得到稳定、有效的落实。目前,上海禁毒社工总数与社会面现有吸毒人员配比为1∶29。禁毒社工队伍为社会面吸毒人员提供专业咨询、帮扶服务,并在艾滋病预防干预、药物滥用人员监测、职业技能培训指导、社会治安防控等相关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管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1年,市禁毒办、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发文,细化、完善了戒毒康复人员在健康检测、心理咨询、生活救助、职业培训、就业扶持、创业贷款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标准,并在市禁毒基金中新设了“就业安置工作奖励”项目。
形成社区禁毒康复工作合力
近年来,上海陆续制定出台了10余项政策措施和规范性文件,推动成员单位认真依法履职,确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就业安置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为促进戒毒人员就业安置,2012年5月,上海市人保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单位联合发文,提出了以“政府扶持、立足社区、依托企业、社会参与”为原则的三年工作规划和目标。通过加强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合作,推行“集中吸纳、分散安置、系统管理”的就业安置模式;积极挖掘区域内保绿、环卫、水务等公益岗位,并充分发挥社会劳动中介服务组织作用,提高安置吸纳可及性和总体规模;鼓励社区、企业和场所建立技能培训基地,实现“社区组织牵头、场所定岗培训、企业定向录用”的格局。
为完善部门协作机制,上海市禁毒委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综治中心等为依托,以禁毒工作达标社区创建为载体,借助精神卫生“三级防治网络”和疾控工作资源的优势,整合公安、卫生、司法、人保、民政等部门资源,大力推进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功能建设。
打造禁毒社会组织服务品牌
上海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大力扶持和培育禁毒社会组织,促进其自身的良性发展。
为推动帮教工作顺利开展,上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交由禁毒社工组织具体实施戒毒康复人员在执行期间的政策宣传、定期尿检、心理辅导、就业推荐等事务。禁毒社工有效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属增强戒毒信心、缓解家庭矛盾、提高就业技能,并创立形成了“自强家庭联谊会”、“心荷小组”、“彩虹亲情学校”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多年来,禁毒社团共组织开展社区活动12669次,受众达383万余人次,在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发展禁毒志愿者、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